当前位置 >> 首页 >> 佛教知识 >> 积德不积财的卖菜阿姨

积德不积财的卖菜阿姨

台湾近日最火红的人物是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的台东卖菜阿桑陈树菊。她的火红是有道理的,她单纯、俭朴自持、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的人格特质,让人觉得熟悉而又亲切。这正是台湾妇女的特质,自己吃点苦没关系,将温暖给那些需要的人,在以往是普遍存在的。曾几何时,这样的人格特质在台湾社会却成为难能可贵的了。多年来她将节省的钱捐助给慈善机构,累计达32万美元。用于帮助失学儿童、孤儿院和图书馆。

李安导演在时代杂志的介绍文中描述陈树菊,六十一岁的她尽管以卖菜维生,但是二、三十年来靠着卖菜所得,自己省吃俭用,把多余的钱捐基金会、育幼院、兴建图书馆、还认养小孩,共捐了一千多万元。她说:‘钱,给需要的人才有用。’因为这样的乐善好施,上个月的亚洲《富比士》还将她选为亚洲慈善英雄,在四十八位获选人中,她因为没没无闻而显得特殊。

陈树菊从小家境贫困,她每天清晨四点起来卖菜,到晚上九点才收摊;这一卖就卖了半个世纪,辛苦养活六个弟弟妹妹,自己也没结婚。因为助人之后,自觉找到了‘说不出来的快乐’,就这样乐善好施了半辈子。获选为时代百大人物时,还惊讶的问‘什么时代?又搁发生什么代志啦?’

除了单纯之外,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捐献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李安写她一夕成名后并没有陶醉在名气中,她表示:‘这没什么好说的,我又不是在参加什么比赛,我没有真的捐很多啦!’虽然做了很多,总认为自己做的没什么,不值得如此张扬。她本来并不打算去领奖的,因为马总统的力劝,这是‘为台湾争光’的事,她才首肯成行。

初出国门虽有着难掩兴奋的形色,但是谦卑自持的风格不时流露;到纽约她先去逛菜市场,拜访‘同行’,看看当地菜市场的特色。在记者询问下,道出了她几十年来吃素,且每天很忙,只吃一两餐,卖菜赚到的钱大都捐出去了。她说:‘积德不积财’、‘我的利息就是看到小朋友的快乐!’

陈树菊其实就是台湾阿桑的典型,阿桑是从日语转来的,在民间,通常称年长的妇女叫阿桑;在传统市场中,随处可以听到‘阿桑长、阿桑短’的声音。台湾传统妇女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的性格,自己吃点小苦没关系,只要周遭的人过得好就好。阿桑还喜欢管闲事,只要那个人、那个家庭有困难,她一定卷起袖子来先做再说。

今日这样的‘阿桑精神’已经愈来愈少见了,尤其在都会中。在农村社会逐渐式微下,纯朴的农村生活习惯也逐渐褪色,浓厚的人情和人际关系也渐渐淡薄所致吧!‘阿桑精神’不见之后,像陈树菊这样的人就稀有难得了,难怪连《富比士》、《时代杂志》等国际知名的杂志都会注意到她。

陈树菊其实就是我们家隔壁的阿桑,她说她没做什么,‘只是舍得和舍不得而已’。如果大家都能像她一样,把关心自己的心多分一点给别人,关心一下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阿桑精神就在社区邻里之间复活了。阿桑精神是台湾之光,希望这样的光芒,能够继续在台湾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菜贩陈树菊被倒会仍借钱捐百万乐善好施出了名的小人物,她是台东的菜贩陈树菊,曾经捐出五百多万给母校盖图书馆,还名列亚洲富比世杂志的善心榜,不过就在八年前,她准备捐出一百万给儿童之家,却一夕之间被倒会了,陈树菊为了履行承诺,特地去借钱来捐款,默默行善的精神令人感动。

围着红色大围裙,尽管是来接受表扬的,但陈树菊没有特别的妆扮,甚至是卖菜到一半中途跑出来的,这一次的表扬,是继她之前捐了五百五十万元给学校盖图书馆后,现在又捐款给阿尼色佛儿童之家一百万元,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笔一百万元却是她跟朋友借来的,因为前阵子她被朋友倒会了,陈树菊的身上只剩一点生活费,不过为了履行承诺,她选择跟朋友借钱来捐钱,直到她一直把这笔债务还清,大家才知道背后的感心故事。

善心菜贩陈树菊:‘这一段不用讲了已经过去了,没事了啦!’

记者:‘所以你真的有先借钱再去捐款?’善心菜贩陈树菊:‘对啊!没错!’

只是她却还是以一贯为善不欲人知的低调,不愿公开这段过去,现在的她,不但把向跟朋友借的钱已经都还清了,甚至还以每年三万六千元继续认养阿尼色弗院童,小小的一个菜贩,一把青菜十块,二十块的卖,累积小钱捐大钱,菜贩陈树菊名列亚洲富比世杂志善心榜,当之无愧。

家逢剧变受捐赠 陈树菊发愿助人40几年来,菜贩陈树菊每天在菜市场辛苦工作18个小时,赚来的钱不是拿来自己花,而是通通捐给了孤儿院、盖学校图书馆,十多年来捐了快1千万,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是看到电视才知道,原来姊姊一直在默默行善。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陈树菊立志帮助别人?

陈树菊最小的弟弟陈洽铭说,“就在姊姊13岁的时候,母亲因为没钱付剖腹费,难产过世,加上两个弟弟因为来不及筹到钱医病而早逝,失去亲人的痛,让她从小发愿,只要有钱一定要救助别人。”照片里的女子,穿着黑色T-Shirt、牛仔裤,一脸青涩,这是20岁的陈树菊。

回忆姊姊陈树菊的一生,大弟陈洽铭说,“姊姊会立志帮助别人,母亲影响最深。我姊姊刚好小学毕业要考初中,那时候我妈妈过世,大家心情都很不好,接下来她就说要代替妈妈。”母女天人永隔的画面,深烙在陈树菊心里,也了解人生有许多无奈,从此陈树菊身兼母职接下爸爸的菜摊,扛起一家生计,连自己的婚姻,陈树菊也选择牺牲,只求一家人温饱。

他父亲说他一生中,很大的愧疚就是,陈树菊要结婚,我(父亲)没有让她(陈树菊)结婚,到现在(陈树菊)都没有结婚。

13岁开始赚钱,但家里总共6个兄弟姊妹,陈树菊一介弱女子要养活一家人,实在不容易,没想到之后又遭逢三弟生病,正愁没钱转到大医院时,有人及时伸出援手。

陈洽铭:“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那个仁爱国小老师,就发起同学募捐,拿给我们叫我们带最小的弟弟,去台北给医生看。”

当时全校师生的恩情,让陈树菊永远记在心里,回忆这段过去,陈树菊曾经说过,会捐钱是因为当初帮助他们家的国小老师,或许有些人不知道,人穷到最无助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会有多么感激。

也因为这样,陈树菊发愿,有钱一定要救助别人,十几年来,除了捐450万回馈母校盖图书馆,陆陆续续捐了快300万给孤儿院,未来她还要成立基金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台湾近日最火红的人物是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的台东卖菜阿桑陈树菊。她的火红是有道理的,她单纯、俭朴自持、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的人格特质,让人觉得熟悉而又亲切。这正是台湾妇女的特质,自己吃点苦没关系,将温暖给那些需要的人,在以往是普遍存在的。曾几何时,这样的人格特质在台湾社会却成为难能可贵的了。多年来她将节省的钱捐助给慈善机构,累计达32万美元。用于帮助失学儿童、孤儿院和图书馆。李安导演在时代杂志的介绍文中描述陈树菊,六十一岁的她尽管以卖菜维生,但是二、三十年来靠着卖菜所得,自己省吃俭用,把多余的钱捐基金会、育幼院、兴建图书馆、还认养小孩,共捐了一千多万元。她说:‘钱,给需要的人才有用。’因为这样的乐善好施,上个月的亚洲《富比士》还将她选为亚洲慈善英雄,在四十八位获选人中,她因为没没无闻而显得特殊。陈树菊从小家境贫困,她每天清晨四点起来卖菜,到晚上九点才收摊;这一卖就卖了半个世纪,辛苦养活六个弟弟妹妹,自己也没结婚。因为助人之后,自觉找到了‘说不出来的快乐’,就这样乐善好施了半辈子。获选为时代百大人物时,还惊讶的问‘什么时代?又搁发生什么代志啦?’除了单纯之外,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捐献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李安写她一夕成名后并没有陶醉在名气中,她表示:‘这没什么好说的,我又不是在参加什么比赛,我没有真的捐很多啦!’虽然做了很多,总认为自己做的没什么,不值得如此张扬。她本来并不打算去领奖的,因为马总统的力劝,这是‘为台湾争光’的事,她才首肯成行。初出国门虽有着难掩兴奋的形色,但是谦卑自持的风格不时流露;到纽约她先去逛菜市场,拜访‘同行’,看看当地菜市场的特色。在记者询问下,道出了她几十年来吃素,且每天很忙,只吃一两餐,卖菜赚到的钱大都捐出去了。她说:‘积德不积财’、‘我的利息就是看到小朋友的快乐!’陈树菊其实就是台湾阿桑的典型,阿桑是从日语转来的,在民间,通常称年长的妇女叫阿桑;在传统市场中,随处可以听到‘阿桑长、阿桑短’的声音。台湾传统妇女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的性格,自己吃点小苦没关系,只要周遭的人过得好就好。阿桑还喜欢管闲事,只要那个人、那个家庭有困难,她一定卷起袖子来先做再说。今日这样的‘阿桑精神’已经愈来愈少见了,尤其在都会中。在农村社会逐渐式微下,纯朴的农村生活习惯也逐渐褪色,浓厚的人情和人际关系也渐渐淡薄所致吧!‘阿桑精神’不见之后,像陈树菊这样的人就稀有难得了,难怪连《富比士》、《时代杂志》等国际知名的杂志都会注意到她。陈树菊其实就是我们家隔壁的阿桑,她说她没做什么,‘只是舍得和舍不得而已’。如果大家都能像她一样,把关心自己的心多分一点给别人,关心一下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阿桑精神就在社区邻里之间复活了。阿桑精神是台湾之光,希望这样的光芒,能够继续在台湾的每一个角落绽放。菜贩陈树菊被倒会仍借钱捐百万乐善好施出了名的小人物,她是台东的菜贩陈树菊,曾经捐出五百多万给母校盖图书馆,还名列亚洲富比世杂志的善心榜,不过就在八年前,她准备捐出一百万给儿童之家,却一夕之间被倒会了,陈树菊为了履行承诺,特地去借钱来捐款,默默行善的精神令人感动。围着红色大围裙,尽管是来接受表扬的,但陈树菊没有特别的妆扮,甚至是卖菜到一半中途跑出来的,这一次的表扬,是继她之前捐了五百五十万元给学校盖图书馆后,现在又捐款给阿尼色佛儿童之家一百万元,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笔一百万元却是她跟朋友借来的,因为前阵子她被朋友倒会了,陈树菊的身上只剩一点生活费,不过为了履行承诺,她选择跟朋友借钱来捐钱,直到她一直把这笔债务还清,大家才知道背后的感心故事。善心菜贩陈树菊:‘这一段不用讲了已经过去了,没事了啦!’记者:‘所以你真的有先借钱再去捐款?’善心菜贩陈树菊:‘对啊!没错!’只是她却还是以一贯为善不欲人知的低调,不愿公开这段过去,现在的她,不但把向跟朋友借的钱已经都还清了,甚至还以每年三万六千元继续认养阿尼色弗院童,小小的一个菜贩,一把青菜十块,二十块的卖,累积小钱捐大钱,菜贩陈树菊名列亚洲富比世杂志善心榜,当之无愧。家逢剧变受捐赠 陈树菊发愿助人40几年来,菜贩陈树菊每天在菜市场辛苦工作18个小时,赚来的钱不是拿来自己花,而是通通捐给了孤儿院、盖学校图书馆,十多年来捐了快1千万,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是看到电视才知道,原来姊姊一直在默默行善。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陈树菊立志帮助别人?陈树菊最小的弟弟陈洽铭说,“就在姊姊13岁的时候,母亲因为没钱付剖腹费,难产过世,加上两个弟弟因为来不及筹到钱医病而早逝,失去亲人的痛,让她从小发愿,只要有钱一定要救助别人。”照片里的女子,穿着黑色T-Shirt、牛仔裤,一脸青涩,这是20岁的陈树菊。回忆姊姊陈树菊的一生,大弟陈洽铭说,“姊姊会立志帮助别人,母亲影响最深。我姊姊刚好小学毕业要考初中,那时候我妈妈过世,大家心情都很不好,接下来她就说要代替妈妈。”母女天人永隔的画面,深烙在陈树菊心里,也了解人生有许多无奈,从此陈树菊身兼母职接下爸爸的菜摊,扛起一家生计,连自己的婚姻,陈树菊也选择牺牲,只求一家人温饱。他父亲说他一生中,很大的愧疚就是,陈树菊要结婚,我(父亲)没有让她(陈树菊)结婚,到现在(陈树菊)都没有结婚。13岁开始赚钱,但家里总共6个兄弟姊妹,陈树菊一介弱女子要养活一家人,实在不容易,没想到之后又遭逢三弟生病,正愁没钱转到大医院时,有人及时伸出援手。陈洽铭:“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那个仁爱国小老师,就发起同学募捐,拿给我们叫我们带最小的弟弟,去台北给医生看。”当时全校师生的恩情,让陈树菊永远记在心里,回忆这段过去,陈树菊曾经说过,会捐钱是因为当初帮助他们家的国小老师,或许有些人不知道,人穷到最无助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会有多么感激。也因为这样,陈树菊发愿,有钱一定要救助别人,十几年来,除了捐450万回馈母校盖图书馆,陆陆续续捐了快300万给孤儿院,未来她还要成立基金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Directory '/Data/TemplatesCompiled'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