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行布施
《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为大众说法时,特别讲说了往生弥勒人间净土所应采取的几种修行方法。经书中对此是这样叙述的:
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为大众说法时,特别讲说了往生弥勒人间净土所应采取的几种修行方法。经书中对此是这样叙述的:
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 以此功德采生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 以方便力今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 以此功德采生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 以方便力今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二、香花供佛
《大成佛经》中说: “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能够以伎乐、幡盖、花香、灯明等供养诸佛,以此供佛功德,将来就能够往生弥勒人间净土。
这段话说明了香花供佛的诸种功德。在佛门中,香花供佛是表示对佛菩萨虔诚心的崇高礼节。所谓香花供佛,就是以香花、饮食等各种物品供养诸佛菩萨的比较虔诚的礼节。不同的供品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佛陀住世时,护持者供养佛陀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日常必需之物,称为“四事供养”。佛灭度后,佛教徒通常采用造佛像,供养饮食、香花、伎乐及诸种庄严饰物等形式来表达对诸佛菩萨的恭敬之心。其中供佛最常用的物品分别是水、香、花、果、饮食、明灯等。
水是供佛的六种物品之一。水代表“洁净平静”,水表示心水、净水,水净月现,心净佛现,乃提醒世人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洁净平静、一尘不染。在佛教中水还表示智慧,用来供佛的水被称为智慧水,按照佛教的说法,以水供佛可以增长供水者的智慧。供佛的水还被称为圣水,用供佛的水洒在人身上可以起到消灾避邪的作用,因此,在佛门中每逢重大法会,都要举行洒净活动消灾避邪。
在佛教的多种供养中,供香是最常用的供佛方式。供香,既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方法,象征并启示自身烦恼止息,得到究竟的喜悦与自在。
花与佛教有很深的因缘,花是美和赞美的象征,同时也表示相好庄严。在佛菩萨前供花,不仅可以表示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之心,同时还可以起到庄严道场的作用。
水果供佛是佛教的基本供养方式之一。在佛门中,水果供佛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在佛菩萨前供奉水果,是让我们时常想到将来的果报。并由果报想到现世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供养水果还可使供佛者想到,学佛修行,做善事,都要有一个好结果。所以拿水果来供佛,是表结果。
饮食供佛是对诸佛菩萨最恭敬的供养方式之一。在现代佛寺中,每逢早、午餐前,通常会以饮食供佛,以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心。饮食供佛还代表布施,提醒世人要常行布施,以利益一切众生。
在佛教中,灯代表光明和智慧,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以去除愚痴。以灯供佛,隐含着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义。
三、生慈悲心
《大成佛经》中说: “(众生)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这几句话强调了修行者应当具有慈悲之心,只有具有慈悲之心的人,将来才能往生弥勒人间净土。
慈悲心是佛教信徒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慈悲心的意思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 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的慈悲是以众生苦为己苦的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在佛教中,慈悲主要有三种: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
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
(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
四、持戒忍辱
弥勒佛谈到往生弥勒人间净土的人还应当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应当持戒忍辱。 《大成佛经》云: “(众生)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以此功德来生我所。”
弥勒佛要求信徒在持戒的同时,还应当修忍辱之行。弥勒佛在行菩萨道时,就是以修忍辱行而着称的。他曾在其《忍辱偈》中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涕在面上,随他白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没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弥勒菩萨认为修忍辱行是一个修行人应具有的基本修养。
五、修行禅定
禅定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禅宗所推崇的重要修行方法。禅定是指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人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 “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浅意识的障碍。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
六、供养舍利
弥勒佛在《大成佛经》中又说: “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来生我所。”弥勒佛告诉众弟子,一个修行者如果能够恭敬供养诸佛舍利,常念佛之法身,将来就能够依此功德往生弥勒人间净土。
《大智度论》云: “供养舍利人常受天福,不堕三涂,生天得果如无上尊。” 《作佛形像经》云: “若有人住慈悲心,叉手礼拜舍利塔者,命终后往生西方佛国。” 《最胜王经》云:“诸众生于舍利兴供养者,生生世世远离八难处,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
综合上述经典所言,供养舍利的功德如下:
1.远离八难,不堕三途。
2.世世出生富贵之家。
3.增福增慧,可证得阿罗汉果。
4.精进修行,往生净土有分。
5.于未来世可当释天王、梵天王,或转轮圣王。
6.值遇渚佛,令出离生死。
总之,舍利是由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熏修而成,具足无漏功德,可为人天表率,亦是人天一切众生礼敬供养之物件。可启发众生向上、向善之力量,于人类有感化教育之作用与恩德。
七、拔济众苦
弥勒佛认为,如果众生发愿求生弥勒人间净土,应当在现世修行时,多救济众生的苦难,让他们能够摆脱痛苦的牵缠,若能够如此做,将来就能往生弥勒人间净土。如《大成佛经》中说:“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对于想求生弥勒人间净土的人来说,将来生到弥勒人间净土能够听弥勒佛说法,并且还能够解救众生的痛苦烦恼。但这是往生之后的事,对于我们现世的修行者来说,不只是为了自了,也应当尽自己的能力救助那些因为违反王法而即将被执行死刑的人,还有那些在三途八难中受苦的众生,也应当依靠修行的功力予以解救,令他们脱离苦海的困扰。
八、劝人息诤
弥勒佛还告诫弟子,想求生弥勒人间净土的人,还应当帮助别人妥善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纷争。 《大成佛经》中说: “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弥勒佛认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有很多恩爱之人不能常相厮守,而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分离;还有很多人为了某种利益,相互之间结党营私,与其他派别争得死去活来。这种种不如意事,都需要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才能使他们相互之间不再纷争。如果一个修行者能够帮助别人化解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离别和纷争,那么他也是在为自己积聚功德,从而最终能够往生弥勒人间净土。
综上分析,我以为,如果一个佛子发愿求生弥勒人间净土,就必须按照《弥勒大成佛经》所说的以上七个方面来行持,将来才能够直接往生弥勒人间净土,听佛说法,度化世间苦难众生。
一、广行布施《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为大众说法时,特别讲说了往生弥勒人间净土所应采取的几种修行方法。经书中对此是这样叙述的: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为大众说法时,特别讲说了往生弥勒人间净土所应采取的几种修行方法。经书中对此是这样叙述的: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 以此功德采生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 以方便力今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只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 以此功德采生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 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 以方便力今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二、香花供佛《大成佛经》中说: “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能够以伎乐、幡盖、花香、灯明等供养诸佛,以此供佛功德,将来就能够往生弥勒人间净土。这段话说明了香花供佛的诸种功德。在佛门中,香花供佛是表示对佛菩萨虔诚心的崇高礼节。所谓香花供佛,就是以香花、饮食等各种物品供养诸佛菩萨的比较虔诚的礼节。不同的供品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佛陀住世时,护持者供养佛陀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日常必需之物,称为“四事供养”。佛灭度后,佛教徒通常采用造佛像,供养饮食、香花、伎乐及诸种庄严饰物等形式来表达对诸佛菩萨的恭敬之心。其中供佛最常用的物品分别是水、香、花、果、饮食、明灯等。水是供佛的六种物品之一。水代表“洁净平静”,水表示心水、净水,水净月现,心净佛现,乃提醒世人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洁净平静、一尘不染。在佛教中水还表示智慧,用来供佛的水被称为智慧水,按照佛教的说法,以水供佛可以增长供水者的智慧。供佛的水还被称为圣水,用供佛的水洒在人身上可以起到消灾避邪的作用,因此,在佛门中每逢重大法会,都要举行洒净活动消灾避邪。在佛教的多种供养中,供香是最常用的供佛方式。供香,既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方法,象征并启示自身烦恼止息,得到究竟的喜悦与自在。花与佛教有很深的因缘,花是美和赞美的象征,同时也表示相好庄严。在佛菩萨前供花,不仅可以表示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之心,同时还可以起到庄严道场的作用。水果供佛是佛教的基本供养方式之一。在佛门中,水果供佛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在佛菩萨前供奉水果,是让我们时常想到将来的果报。并由果报想到现世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供养水果还可使供佛者想到,学佛修行,做善事,都要有一个好结果。所以拿水果来供佛,是表结果。饮食供佛是对诸佛菩萨最恭敬的供养方式之一。在现代佛寺中,每逢早、午餐前,通常会以饮食供佛,以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心。饮食供佛还代表布施,提醒世人要常行布施,以利益一切众生。在佛教中,灯代表光明和智慧,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以去除愚痴。以灯供佛,隐含着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义。三、生慈悲心《大成佛经》中说: “(众生)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这几句话强调了修行者应当具有慈悲之心,只有具有慈悲之心的人,将来才能往生弥勒人间净土。慈悲心是佛教信徒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慈悲心的意思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 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的慈悲是以众生苦为己苦的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在佛教中,慈悲主要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四、持戒忍辱弥勒佛谈到往生弥勒人间净土的人还应当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应当持戒忍辱。 《大成佛经》云: “(众生)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以此功德来生我所。”弥勒佛要求信徒在持戒的同时,还应当修忍辱之行。弥勒佛在行菩萨道时,就是以修忍辱行而着称的。他曾在其《忍辱偈》中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涕在面上,随他白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没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弥勒菩萨认为修忍辱行是一个修行人应具有的基本修养。五、修行禅定禅定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禅宗所推崇的重要修行方法。禅定是指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人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 “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浅意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六、供养舍利弥勒佛在《大成佛经》中又说: “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来生我所。”弥勒佛告诉众弟子,一个修行者如果能够恭敬供养诸佛舍利,常念佛之法身,将来就能够依此功德往生弥勒人间净土。《大智度论》云: “供养舍利人常受天福,不堕三涂,生天得果如无上尊。” 《作佛形像经》云: “若有人住慈悲心,叉手礼拜舍利塔者,命终后往生西方佛国。” 《最胜王经》云:“诸众生于舍利兴供养者,生生世世远离八难处,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综合上述经典所言,供养舍利的功德如下:1.远离八难,不堕三途。2.世世出生富贵之家。3.增福增慧,可证得阿罗汉果。4.精进修行,往生净土有分。5.于未来世可当释天王、梵天王,或转轮圣王。6.值遇渚佛,令出离生死。总之,舍利是由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熏修而成,具足无漏功德,可为人天表率,亦是人天一切众生礼敬供养之物件。可启发众生向上、向善之力量,于人类有感化教育之作用与恩德。七、拔济众苦弥勒佛认为,如果众生发愿求生弥勒人间净土,应当在现世修行时,多救济众生的苦难,让他们能够摆脱痛苦的牵缠,若能够如此做,将来就能往生弥勒人间净土。如《大成佛经》中说:“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对于想求生弥勒人间净土的人来说,将来生到弥勒人间净土能够听弥勒佛说法,并且还能够解救众生的痛苦烦恼。但这是往生之后的事,对于我们现世的修行者来说,不只是为了自了,也应当尽自己的能力救助那些因为违反王法而即将被执行死刑的人,还有那些在三途八难中受苦的众生,也应当依靠修行的功力予以解救,令他们脱离苦海的困扰。八、劝人息诤弥勒佛还告诫弟子,想求生弥勒人间净土的人,还应当帮助别人妥善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纷争。 《大成佛经》中说: “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弥勒佛认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有很多恩爱之人不能常相厮守,而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分离;还有很多人为了某种利益,相互之间结党营私,与其他派别争得死去活来。这种种不如意事,都需要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才能使他们相互之间不再纷争。如果一个修行者能够帮助别人化解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离别和纷争,那么他也是在为自己积聚功德,从而最终能够往生弥勒人间净土。综上分析,我以为,如果一个佛子发愿求生弥勒人间净土,就必须按照《弥勒大成佛经》所说的以上七个方面来行持,将来才能够直接往生弥勒人间净土,听佛说法,度化世间苦难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