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校长史密斯先生、教务长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晚安!很有缘分,从今天起,在五天之中,我和你们大家共同做一个研究,去找寻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来找到我们自已,这个我们的自己,在我们现在来讲,就是般若心经。就好像是我们找能源,到山里、海底去勘探能源,噢,找到了石油,啊!富强了。假如我们这几天也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般若,那我们在人生中,不但是富贵荣华了,也自由解脱了。
今天不是在这里讲演,是讲经。“经”是佛说的,我们对它应该尊敬。这个意思是要有一个仪式, 把《般若心经》念一次。你们大家先不用念,我先请慈容法师带领出家人在这里念一下。
刚才我们诵念的《般若心经》只有260个字,它完全讲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佛教对宇宙、人生基本的看法。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他说法49年,谈经300余会。在这49年当中,他说了一些什么呢?有一首偈语: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从这一首偈语里面,意思是说,像佛教里面经中之王的《华严经》,有80卷,他讲了二十一天,即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经讲了十二年,也就是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的经典像《维摩经》、《弥陀经》,叫方等经;二十二年般若谈,即二十二年都是讲的《般若经》;另外还有八年讲的《法华经》、《涅槃经》。在四十九年当中,他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经》,可见得般若的重要。般若,它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什么哲学,它完全是自己,我们并不认识自己。我们看到云云众生,什么样、什么样,自己什么样看不到。般若没有形象,它的样子无形无像,这个无形无像的又要把它看做是我自己--本来面目,要费一番工夫。当初,六祖大师跟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忽然提出五个问题,他问大家:“我有一样东西,没有头,没有尾巴,也没有手,没有脚,没有面孔,没有背后,也没有名字,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一位年轻的弟子,自视很高,他就在大众中举起手说:“我知道,这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六祖大师听了以后,并不喜欢。他说:“我已经告诉你们,让你们猜的问题,没有头,没有面,没有名字,也没有字,你偏要说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你就是讲了有办法,顶多是个知识分子,知解中足。”可见,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讲说“般若”--我们的本来面目,用讲说,也讲不出来、也不象。因为基本上,“般若”这个东西是甚深微妙的。为了便于大家容易懂得,我就把“般若”分成阶段性,从浅的,慢慢深入。像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小学的般若,就是我们大家能体会到的,那不叫般若,叫正见;然后升到中学,是二乘声闻、缘觉认识的般若,他们认识的般若叫缘起,因缘生起,缘起缘灭;再往上大学生,他们的般若,就是菩萨的空性,这个空是菩萨的般若;真正的般若,要到成佛了以后,才能了解到般若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众生了解的般若--正见?一般人的了解:般若就是智慧,那不行,智慧不能代表般若。智慧,世间上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很有智慧,那个是知识分子,智慧就是有知识,知识会生病的,知识生病了就变成愚痴。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般若不可以说是知识,也不可以说成是智慧。般若是我们永恒的生命,是不死的真我,但这个东西事实上是很难知道的。假如浅一点说,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心,只要我对世间看法看正确了--正见,那就已经相似“般若”了。就好像我用眼睛来看外界,认的很清楚:这是花,这是桌子,这是人...,就等于照相机,把光圈、距离对的很准,照出来的都是原样,没有错误,这就是我们的正见--般若。什么是正见呢?比方说,我知道这个世间上有善有恶,有因缘果报。我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圣贤,什么是凡夫,什么是过去,怎么样才会到未来,我应该有正确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现在人类的正见,这就已经不容易了。你对宇宙人生体会的高一点,超越人间。或者我们想老子、庄子,或者哲学家、佛的罗汉弟子,他们比较高深一点,懂得“般若”是缘起性空,这许多超越的圣者,看这个世间不一样,就等于禅家,最初没有参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了以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直到开悟了以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们知道,这个禅的深浅,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都是一般常识上的山水,或是科学家经过他们的仪器,山不是山的样子,水不是水的形状。到了悟道的圣者,他们是不破坏世间的,不一定要违背世间,你说是,我一定要说否,你说对,我说不对,不是的。所以,他就随着世俗大众的意思,习惯法,好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吧。超越人间的罗汉、圣者,他们看这个世间一切是缘起,“缘起”这两个字,我说了是很容易,一切都是因缘生起,缘起缘灭。但是真正的懂得,不是知道什么是缘起,那就不容易体会。所谓缘起,它有基本的意思,就是每一样东西,都不能单独存在,不管我们人、房子、宇宙万有,它都是彼此的关系,很多的条件,相互的依存,相互的结合,才能存在,缘吗,有因缘的条件,才能生起的。花,是形象,是假象,是由泥土、种子、阳光、空气、水份,多少东西结合起来,它才成为这一朵花,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看到这个花,它是缘起呀!像我们这栋房子,谁不认识?其实,把木头、水泥、瓦片、钢筋分开来,房子在哪里呢?可见这个房子存在,它是有很多的条件,要因缘合和起来才行,这里有很多的假象!现在这个身体是我,是你吗?假如把骨头、皮肉都分开来,我又在哪里呢?比方说,一个小女孩,女婴,再大一点叫女童,女学生、小姐、太太、老太婆,究竟是女婴、女童、小姐、太太、老太婆?哪一个是真的她自己呢?所以,这些个过程、假名,我们有时候没有了解真相--缘起的真相,被这些个假像所迷惑,就在这个上面执着、计较、苦脑啦!关于这个缘起的般若,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会讲到。
从小学的般若--正见,到中学的般若--缘起,再到大学菩萨,我们认识了“空”,空又是什么呢?一般人认为,空太好懂了,空就是空空如也,空就是四大皆空呀,空就是没有了,这是完全错误!空是什么意思?空是有的意思!!! 因为空才有,不空就没有了!比如茶杯,不空怎么能装水在里面呢?因为空才能把东西装进去。现场的女士们,大多都带个皮包,不带皮包东西放在哪里呢?有皮包有空间,东西才能放在里面。我的鼻子不空,耳朵不空、口腔不空、肠胃不空,都堵塞了,你们说,我能生存下去吗?原来,空是建设有的;原来空,是存在,不空就没有了!好像我们这个房子,没有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讲经?没有宇宙虚空,万物怎么依附呢?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就是空间太小了,为了一张桌子、一张床,为了生存的土地,争执的到法院;甚至国家之间,为了一条道、一座山,兵戎相见。这个空,空间,是世上人人都靠它生存的,因此,大家看起来为事相斗争,实际上都是为了空。正见,就不容易了,认识缘起,升中学也不容易了,到大学,认识空,更是不简单,般若,到佛的境界,更高一层,当然又再难了。般若究竟是什么?假如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吗?有一点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谁不了解,是摩耶夫人。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摩耶夫人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不能说是佛祖的母亲。佛祖的母亲是谁呢?般若。因为经典上讲: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没有般若,就没有佛了。所以我说,我们如果没有我们的本来面目--般若,我们苦心的修行、做功德、好事,回家去找谁?怎么找到我们本来面目--自己呢?所以,般若,由浅入深,有的时候不是想像的,不是知识的,它完全是修证,慢慢体会、体会,到了某一个阶段,很自然的一个东西。你们各位,今天来,才会了解人生,才会了解世间,没有般若就是漆黑一片,对这个世间了解的都是错误的,都是迷茫的。我不是批评你们,以佛的知见来说我们人生,大家都在错误的里面,愚痴的里面生活。假如,举一个例子,我前面这个讲桌,你们认识它吗?怎么不认识,这不是讲台、讲桌吗?你们都说错了,这个是假象呀,它真正的样子我告诉你们,它是木头。我再问你们,这是什么?你们说,它是木头。我告诉你们,错了。怎么又错了?因为木头也可以做窗子、椅子、凳子、木板,不一定做讲桌,那它是什么?它的真样子是大树。我再问你们,这个是什么?大树呀。错了。为什么大树又错了?它当初不是大树,是一个种子,埋在土里面,经过阳光、泥土、空气、水分、时间、日月精华,慢慢经过多少年,成为一棵大树,它是结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成了这棵大树。后来成为木头,成为桌子。所以,我们看什么东西都看错了,是假象呀,你要看到它的真实,是众缘合和的,因缘所生的,它是空性,不是独有的、独特的,是关系的存在,这需要般若才能认识了解的。
第二讲
你们各位能把这一卷《般若心经》听完了以后,经过你的思维,所谓,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到心所成慧,以闻思修次递,你有了一种虽然不是般若开悟,但有了那么一点超越一般知识、常识性的见解,那么你对人间的看法就不一样了。用禅门的话来讲: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我们人,就像千年的暗室,用般若的灯光才能将暗室点亮。我们现在般若自性没有发光,所以,自己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佛经里面也有一个比喻说:一群盲人摸大象,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他就说,你们知道大象像什么吗?大象像个钩子;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他就说,大象像个芭蕉扇子;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个柱子;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说大象像个鼓;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个扫帚。大象究竟像什么,要开一下眼睛来看,才知道大象是个什么样子。而一群盲人摸的象,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不是整个的大象。所以我们认识世间,只是一部分,是错误的,不是真相。再比方说:一个盲人问:“月亮是什么样子?”我们告诉他:“月亮是很亮的,有光的”。他就说:“噢,我懂了,月亮就像长长的蜡烛一样。”我们告诉他:不是的,月亮是圆的。他就说:“噢,像盘子吧?冷冷的、硬硬的。”我们又告诉他:“不是的,月亮是白色的。”他又说:“是白雪、寒冰一样吗?”你跟他这样说,那样说,他都不能认识真相。所谓的真相,要开般若的慧眼,才能知道“月亮”是什么样子。世间诸相,宇宙万有,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般若来看,这许多相状的东西,我们都是错误的认识。举一个例子说:一对小夫妻,庆祝结婚一周年,丈夫对妻子说,你到我们家的地窖里面,把酒缸打开,取一些洒来喝,庆祝一下。妻子到地窖里面把酒缸打开一看,吓一大跳:“我的丈夫怎么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美貌的女人?”于是就上来责问丈夫。丈夫说:“没有呀。”妻子逼着丈夫到地窖酒缸里面去看,丈夫朝酒缸里面一看,又对妻子说:“你怎么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男人?”两个人就吵起架来,你说我藏女人,我说你藏男人。他们俩的婆罗门师父得知以后,就说,我去看看。他去一看,又说:“你们俩怎么在酒缸里还藏着另外一个师父呢?我也不理你们了。”后来,一个比丘听到此事以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他拿了一块石头,把酒缸打破,酒流走了,里面男人也没有了,女人也没有了。我们也常常被世间的假象所迷,所以,人生也活的很辛苦。
假如说,我们不但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成为一个般若的拥有者,开了般若的慧眼,来看宇宙人生,会不一样的。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小鹅,在瓶子里面,当鹅子在瓶子里面慢慢的长大了,出不来了,怎么办呢?瓶子不舍得打破,鹅子又不能出来。此事有人问培休宰相,培休宰相也没有办法,培休宰相就把这个装鹅的瓶子拿去找南全禅师,培休宰相就对南全禅师说:“禅师,瓶子不能打破,鹅怎么能出来呢?”南全禅师朝着培休宰相大喊一声:“培休!”培休宰相答应了一声,“哎,你叫我干什么?”南全禅师说:“你怎么跑到瓶子里面去呢?”意思是说:“鹅”就代表“心”,世间海阔天空,你不知道去,一个小小的瓶子怎么就把你束缚起来呢?我们大家应该知道,在世间上,你把金钱看得太宝贵,我们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金钱就束缚了我们;把爱情看得很可贵,爱情就束缚了我们;儿女很伟大,父母就做儿女的牛马,被儿女所拥有。现在这个社会,有孝顺的父母,少孝顺的儿女。你到儿童医院里去看,父母川流不息,为了小儿小女的健康在挂念;老人院里面,儿女去探望老人的,日渐减少。所以,现在的人,由于对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因果、因缘不能认识清楚,越来越与自己的本性、本有的道德相去甚远。我们怎么样开般若的慧眼,让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未来到哪里去。宇宙世间,这么多的人类,这么多的众生,我要与他们相处,怎么样彼此才能相安?怎么样才能快乐?怎么样才能和平?举世的道德人士,都关心世界的和平,我也很关心。但世界的人士对和平都有说法,却找不到一个真的方法,能让世界和平。世界上这么多的国家,这么多的人类,这么多的思想,这么多的知见,都是不同。并且在人的本性里面都有一种性格--好斗,当然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好斗的一面,几乎要让世界和平,是很难的。世界上许多的大人物,也说世界要如何才能和平,并且组织了联合国,要限制污染,制止核试验,经济如何好转,种族如何减少冲突等等。但实事上,世界不和平,战争越来越多。
我记得过去,佛教的太虚大师,他因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对世界和平提出意见。他说要慈悲,大家都慈悲,世界就能和平;大家都要无我,不要自私,世界就能和平。但事实上,慈悲、无我,让世界人都能奉行谈何容易。为了海峡两岸不协调、不调和,我也很怕两岸战争,我也想要两岸和平,怎么样才能和平呢?有般若能和平。因为和平,一定要平等,不能你大我小,你富我穷,也不能你太善良,我太凶恶,这样也不能和平。原来这个般若,它有平等性,一切众生皆有般若、皆有佛性,我们每一个人的般若都是一样的,自性都是一样的。般若还有普遍性、必然性,般若如何发扬,对人类和平有帮助。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各位,原来我们的宝藏、本来面目、真我,叫般若。它其大无比,其高无限,其殊胜不可思意。因为,从小处说,我们有般若,有的时候你晚上睡觉,枕头不小心掉到地下了,你不用看,顺手朝地下一摸就能摸到枕头,拿回来照常睡觉,这是什么?这就有一点般若功用;有的人一说话,马上就让人家生气,没有般若;如果会说话,一句话解决困难,大家笑嘻嘻的,这个般若很有用的。刚才我说般若大、高、殊胜,我们暂且不说,先说般若的平等。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平等,世界上最高的、最伟大的、最好的,人也好,事也好,大自然也好,就跟般若一样,有平等性的才是最好的。佛教里面把般若比喻为光明,太阳就像般若,阳光普照,它很平等。有钱的可以晒太阳,没有钱的,也可以晒太阳,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可以晒太阳。所以阳光很伟大,它能与真理相比。世间上除了阳光以外,流水也是如此。你看,不论什么地方它都流去,你要喝它、用它,它都可以,无选择地随你使用。人如果没有水怎么活呢?所以,流水有平等性,般若就像流水一样。空气也是人所需要的,它供给人,也不选择,你们要呼吸空气,海边的空气,森林的空气,公园的空气,户外的空气,开窗就有空气,你要空气,空气就供应给你。它也不嫌贫爱富,谁好谁坏。般若就像空气一样输送给大家。大地也很平等、很伟大,我们全世界的人采到大地上,重的、轻的,胖的、瘦的,男人、女人,什么人大地都拥戴你。所以,般若应该像大地一样。山河大地、日月星晨、空气等等,般若没有生死,没有好坏,是永恒的,圆满人生,你怎么样去证悟般若,就拥有了世界。般若,人人本具的。过去有一首歌:“蔷薇蔷薇处处开”。我补充一句:“般若般若处处在”。
般若在哪里呀?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它呢?你要找石油,要去海底、地下,它有源;我们的心也有源,般若就在我们的心源里面,你找到心,就能找到般若了。我们现在的人,化妆,把自己打扮的很美丽;营养,吃的自己很健康,保护自己的四肢五体很健全,不生病,照顾自己无微不至,但是,你叫他修心,他就没有这样的热忱,没有这样的用心。佛经里面有一段故事,记载的很有趣,讲说一个富翁,很有钱,讨了四房太太,大太太年老珠黄,富翁早就把她遗忘了。二太太管家,还有一点用处,富翁偶尔也关心一下。三太太和四太太,年轻貌美、柔情蜜意,他喜欢得不得了。但是人生有限,当富翁年老要死了,不但万贯家财带不去,也带不了这些年轻的妻妾。富翁心想:黄泉路上我一人很寂寞,如果能找一个我喜欢的人陪我殉葬就好了,这样我还是有伴的。当然富翁最喜欢的,就是四太太,于是对她说:“我平常多么关心你,一刻都舍不得离开你,既然我要死,你就陪我吧。”四太太一听花容失色,说道:“你现在对我好,但死了还有什么好呢?我这么年轻,我还有无限的未来,我不能陪你死。”大富翁听了很失望,就改找三夫人。“我平常钱也给你,有什么好东西也给你,我也常常跟你山盟海誓,你能不能陪我死?”三太太一听,就说:“你知道我很年轻,还这么漂亮,你死了,我还可以再嫁给别人,所以不能跟你一起死。”大富翁没有办法,只有找二太太。二太太听了说:“不行。我们这个家的事务,平常都没有人管。这样好了,你安心地去死,我会替你料理后事,我会帮你送葬,送到你安息的地方,再跟你告别。”大富翁很灰心,万分无奈。看到大太太从那里经过,他心想:“这个更没有希望,我平常也不爱她,也不关心她,不过还是试试看吧!”就跟她如此一说。哪知道大太太倒是个有心人,她说:“我们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要死我就陪你一起死。”大富翁一听:“啊!真看不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不到大太太倒真心实意,过去太对不起她了。”
这一段故事的四太太是谁?就是我们的身体。许多人为了这个色身,营养、保健、化妆、温暖,什么都给身体,身体是我们最重要的、最爱的,但到了人生的最后,它却不是我们的,不肯跟我们一起去。还有三太太是谁?三太太就是我们的金钱、黄金、钻石,我们的财产。当我们走了,它也改嫁给别人,转入他人之手。二太太是谁?二太太就是我们的朋友、家人、亲戚,他们不会陪我们一起死,顶多在送葬时,陪走一程。所以这个大太太就很重要,大太太是谁?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平时并不管自己的心,我的心怎样修养,我的心要怎样升华,我的心怎么样才能清净,都不管它。尽管如此,人生走到最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唯这个心所造的善、恶行为的业力会跟随我们。
第三讲
校长、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大家晚安:
我现在还是请慈容法师和在美国的出家法师,为大家诵一卷《般若心经》,为大家祝福,祈求平安!他们都是全美国各个地区的主持法师,昨天在后台念经,今天请到前台来念。现在开始!
在30年前,曾经有一个说法,假如教室是电影院,学生一定很喜欢念书。我现在讲,假如听经像听趣味、听故事、听笑话,会感到欢喜、禅悦、法喜,我想一定就喜欢研究佛法。遗憾的是,过去的一些讲经的人认为,一定要讲的大家听不懂,才是讲的好。比方有人问:“你到哪里去?”回答:“听某某人讲经。”“讲的好不好?”“好极了!”“怎么个好法?”“听不懂。”我讲经弘法近60年时间,我有一个想法:讲经说法,别人听不懂,没有意思,佛法怎么样能让别人听得懂、有受用,才重要!
我继着讲,般若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处?据我的体会,什么都是般若,什么也不是般若。你把一句话、一件事做的恰如其分,非常巧妙,就说:你很有般若!你在做功德、好事,如果起了贪嗔愚痴,那也不算般若。我主要的让大家听《般若心经》,不是听哲学、听知识,而是要把般若带到你们生活里面,派上一些用处。比如,般若的思想,有的时候,不是一般的思维,有的时候要逆向的思考,才能把般若找出来。例如,有信徒常常问我:我们信佛教了,怎么样才能改善生活,让我快乐一些、好过一点呢?我说,我告诉你几个方法,你来参考:
第一,你要有一个观念,与人在一起相处,要你大我小。我们平时,自觉自己很对、自己很大、自己很好,把人家看成差一些,这个得不到好的朋友,做事也不方便;对人尊重,你大我小,所谓“老二哲学”,这样很容易处事。
第二,你乐我苦。我们常常总是想:我快乐最好,你痛苦管我何事?可是他痛苦也不一定放过我快乐,所以,我们能祝福大家都很快乐,你们都快乐了,当然我就跟着自然也快乐了。一千年前的哲学家范仲庵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是很有意义的人生,我们也可以说是般若的人生。
第三,你有我无。平时我们都是:只要我有了就好,你们没有,管我何事?但是,别人没有,我有,也不一定很舒服。大家都有了,我不会没有的。所以,让人家先有,自己慢一些,我想会有另外一些所得。在《般若心经》的后面有一段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以无所得”,另外有一个圆满的全部所得。所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要人生过得很快乐吗?有一个观念,第四点,你对我错。可是我们没有般若的想法,总是我对你错,一个常常责怪别人错误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呢?有甲、乙两户人家,甲家总是吵架,乙家人很和好,和谐相爱。甲家人来问乙家:你们有什么妙法?家里都是和谐,而我们家总是吵架呢?乙先生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容易吵架;而我们家都是坏人,所以不容易吵架。比如,家里有一个茶杯,有人不小心打破了,假如他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他即刻就叫:是谁把这个茶杯放在这里的?意思是我打破茶杯不是我的错,而是你把茶杯放的地方不对。放茶杯的人就说:是我放的,谁叫你这么不小心把它打坏了?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好人,自己对,所以就容易吵架了。我们家的人不是这样,假如有一个人把茶杯打破了,他即刻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太鲁莽了,把茶杯打坏了。另一个人则说:这个不怪你,是我不应该把茶杯放在那个位置,是我不对。因为我们大家都认错,自觉自己不对,所以我们就不容易吵架。所以,般若的人生,要有般若的智慧,有一些想法与一般世俗的观念不同。所以,般若的思想,般若的语言,般若的行动,般若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要有般若的气质,般若的胸怀,人生的一切都表现出他是般若人,就是一个智慧人。人世间,快乐不快乐,不一定是从外面来给我们的,有时候,是靠自己来制造快乐,靠自己的般若,靠自己的观念,苦的事情也可以把它制造成快乐。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都嫁人了。她一个人生活,本来满清净、满快乐的。但她不是,每天都哭,所以,人们把她叫爱哭的老太婆--哭婆。有人就问她:老太太,为什么老是哭呢?她说:我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做雨伞的人,每当看到太阳,我就为大女儿挂念,老是看到太阳,雨伞不好卖,她的生活怎么过呢?所以,看到太阳就会为大女儿哭。我的二女儿嫁给了开米粉店的人,我看到下雨,就为二女儿哭。哎呀,老是下雨,没有太阳晒面粉,米粉不好卖,她怎么过呢?你看,太阳出来了,我为大女儿哭,下雨了我为二女儿哭,我怎么能不哭呢?有一个有般若的师父就告诉她:老太太,不要这样想,以后见到太阳,不要想大女儿,想二女儿,噢,太阳出来了,米粉晒的很多呀,可以赚钱了。下雨再想大女儿,噢,今天下雨了,雨伞的生意一定很好啊!老太太就问师父:想法、观念可以改变吗?师父说:当然可以改变呀!老太太真的就这样改变了观念,有太阳就想二女儿,面粉生意很好,她欢笑;下雨就想大女儿生意好,也欢笑,从此不哭了,从哭婆变成笑婆。
你们大家要有欢笑的人生吗?有般若就能达到目的!有般若的人,他的心都比较清净,比较聪明慧巧。他所想到的事情、看到的人间,都是真善美,都是很美好的事情,他不会制造肮脏的语言、制造是非、麻烦。想到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都感恩大家;想到国家社会,都对我很好,也感恩大家;想到学校、机关、团体、士农工商,他们都成就我,供应我的生活,我感恩他们。所以,想到人家的好处,你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但在世间上,能发现自己的般若,来运用自我般若的人毕竟很少,所以,又制造另外一种幽默,来讽刺这个世间。有一位赵州禅师,很有修行,高龄百岁了,有徒弟就说:“师父,你这么有道德、这么有修行,将来会到哪个天堂、哪个净土、哪个极乐世界去呢?”赵州禅师回答说:“你要知道我将来要到哪里去呀,我老实告诉你,我是到地狱里去。”徒弟说:“哎呀,师父,你这么有修行,你怎么会到地狱里去呢?”赵州禅师就说:“假如我不到地狱里去,将来谁来度你呢?”象这种说话,虽然不好听,但从般若的角度,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我们人生中,不但要有般若的性格,同时般若也是我们的能量,是我们的能源。世间上任何一个东西,当然都有它的作用。比如,我前面的这个麦克风,它的质量好不好,假如质量很好,可能需要美金一万元,两万元;不好的,可能三百块、五百块就买到了。
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我自己的价值多少呢?有的人说,他能大能小,能高能低,能有能无,能前能后,能早能晚,能饱能饿,他无所不能,我想这种人,他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能忙不能闲,有的人能闲不能忙,有的人能饱不能饿,这个都是能量不够。我想我们的人生,要发挥我们的本能,就是要发挥自己般若的性格,般若的气质,般若的能源。有一个人,过60岁生日,请一个出家师父替他诵经祈福,这个师父就替他唱赞、诵经,为他祈福,念:南无远方的菩萨,你们要来赐福给这一位先生。这个人听了说:“师父,你怎么请远方的菩萨呢?近处的比较好”。这个师父说:“近处的菩萨,我怕他知道你为富不仁,没有道德、没有慈善,他们不肯来呀!所以,我只有找远方的菩萨。”所以,我们平时自己,在信仰上,不是找外面什么人帮助自己,能帮助自己的,是自己的般若.所以,要回光返照。还有一个信徒找师父来替他祝寿,说:我60岁了,让我能增加寿命。师父说:“你60岁了,还嫌不够,要求寿,求多少呢?80岁好吗?如果80岁还不够,100岁好吗?120岁也可以呀?”这个人就说:“那好了,就120岁。”师父就说了:“不过你要知道,你活到120岁,你的100岁的儿子已经死了,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要心里有准备呀!也可能不但100岁的儿子死了,80岁的孙子可能也死了。”所以,没有般若的人生,只想贪图、只想要,他不知道,要,跟着后面来的,也很辛苦。所以人生要有般若智慧!
第一讲校长史密斯先生、教务长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晚安!很有缘分,从今天起,在五天之中,我和你们大家共同做一个研究,去找寻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来找到我们自已,这个我们的自己,在我们现在来讲,就是般若心经。就好像是我们找能源,到山里、海底去勘探能源,噢,找到了石油,啊!富强了。假如我们这几天也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般若,那我们在人生中,不但是富贵荣华了,也自由解脱了。今天不是在这里讲演,是讲经。“经”是佛说的,我们对它应该尊敬。这个意思是要有一个仪式, 把《般若心经》念一次。你们大家先不用念,我先请慈容法师带领出家人在这里念一下。刚才我们诵念的《般若心经》只有260个字,它完全讲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佛教对宇宙、人生基本的看法。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他说法49年,谈经300余会。在这49年当中,他说了一些什么呢?有一首偈语: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从这一首偈语里面,意思是说,像佛教里面经中之王的《华严经》,有80卷,他讲了二十一天,即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经讲了十二年,也就是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的经典像《维摩经》、《弥陀经》,叫方等经;二十二年般若谈,即二十二年都是讲的《般若经》;另外还有八年讲的《法华经》、《涅槃经》。在四十九年当中,他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经》,可见得般若的重要。般若,它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什么哲学,它完全是自己,我们并不认识自己。我们看到云云众生,什么样、什么样,自己什么样看不到。般若没有形象,它的样子无形无像,这个无形无像的又要把它看做是我自己--本来面目,要费一番工夫。当初,六祖大师跟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忽然提出五个问题,他问大家:“我有一样东西,没有头,没有尾巴,也没有手,没有脚,没有面孔,没有背后,也没有名字,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一位年轻的弟子,自视很高,他就在大众中举起手说:“我知道,这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六祖大师听了以后,并不喜欢。他说:“我已经告诉你们,让你们猜的问题,没有头,没有面,没有名字,也没有字,你偏要说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你就是讲了有办法,顶多是个知识分子,知解中足。”可见,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讲说“般若”--我们的本来面目,用讲说,也讲不出来、也不象。因为基本上,“般若”这个东西是甚深微妙的。为了便于大家容易懂得,我就把“般若”分成阶段性,从浅的,慢慢深入。像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小学的般若,就是我们大家能体会到的,那不叫般若,叫正见;然后升到中学,是二乘声闻、缘觉认识的般若,他们认识的般若叫缘起,因缘生起,缘起缘灭;再往上大学生,他们的般若,就是菩萨的空性,这个空是菩萨的般若;真正的般若,要到成佛了以后,才能了解到般若是什么。什么是我们众生了解的般若--正见?一般人的了解:般若就是智慧,那不行,智慧不能代表般若。智慧,世间上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很有智慧,那个是知识分子,智慧就是有知识,知识会生病的,知识生病了就变成愚痴。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般若不可以说是知识,也不可以说成是智慧。般若是我们永恒的生命,是不死的真我,但这个东西事实上是很难知道的。假如浅一点说,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心,只要我对世间看法看正确了--正见,那就已经相似“般若”了。就好像我用眼睛来看外界,认的很清楚:这是花,这是桌子,这是人...,就等于照相机,把光圈、距离对的很准,照出来的都是原样,没有错误,这就是我们的正见--般若。什么是正见呢?比方说,我知道这个世间上有善有恶,有因缘果报。我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圣贤,什么是凡夫,什么是过去,怎么样才会到未来,我应该有正确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现在人类的正见,这就已经不容易了。你对宇宙人生体会的高一点,超越人间。或者我们想老子、庄子,或者哲学家、佛的罗汉弟子,他们比较高深一点,懂得“般若”是缘起性空,这许多超越的圣者,看这个世间不一样,就等于禅家,最初没有参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了以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直到开悟了以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们知道,这个禅的深浅,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都是一般常识上的山水,或是科学家经过他们的仪器,山不是山的样子,水不是水的形状。到了悟道的圣者,他们是不破坏世间的,不一定要违背世间,你说是,我一定要说否,你说对,我说不对,不是的。所以,他就随着世俗大众的意思,习惯法,好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吧。超越人间的罗汉、圣者,他们看这个世间一切是缘起,“缘起”这两个字,我说了是很容易,一切都是因缘生起,缘起缘灭。但是真正的懂得,不是知道什么是缘起,那就不容易体会。所谓缘起,它有基本的意思,就是每一样东西,都不能单独存在,不管我们人、房子、宇宙万有,它都是彼此的关系,很多的条件,相互的依存,相互的结合,才能存在,缘吗,有因缘的条件,才能生起的。花,是形象,是假象,是由泥土、种子、阳光、空气、水份,多少东西结合起来,它才成为这一朵花,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看到这个花,它是缘起呀!像我们这栋房子,谁不认识?其实,把木头、水泥、瓦片、钢筋分开来,房子在哪里呢?可见这个房子存在,它是有很多的条件,要因缘合和起来才行,这里有很多的假象!现在这个身体是我,是你吗?假如把骨头、皮肉都分开来,我又在哪里呢?比方说,一个小女孩,女婴,再大一点叫女童,女学生、小姐、太太、老太婆,究竟是女婴、女童、小姐、太太、老太婆?哪一个是真的她自己呢?所以,这些个过程、假名,我们有时候没有了解真相--缘起的真相,被这些个假像所迷惑,就在这个上面执着、计较、苦脑啦!关于这个缘起的般若,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会讲到。从小学的般若--正见,到中学的般若--缘起,再到大学菩萨,我们认识了“空”,空又是什么呢?一般人认为,空太好懂了,空就是空空如也,空就是四大皆空呀,空就是没有了,这是完全错误!空是什么意思?空是有的意思!!! 因为空才有,不空就没有了!比如茶杯,不空怎么能装水在里面呢?因为空才能把东西装进去。现场的女士们,大多都带个皮包,不带皮包东西放在哪里呢?有皮包有空间,东西才能放在里面。我的鼻子不空,耳朵不空、口腔不空、肠胃不空,都堵塞了,你们说,我能生存下去吗?原来,空是建设有的;原来空,是存在,不空就没有了!好像我们这个房子,没有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讲经?没有宇宙虚空,万物怎么依附呢?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就是空间太小了,为了一张桌子、一张床,为了生存的土地,争执的到法院;甚至国家之间,为了一条道、一座山,兵戎相见。这个空,空间,是世上人人都靠它生存的,因此,大家看起来为事相斗争,实际上都是为了空。正见,就不容易了,认识缘起,升中学也不容易了,到大学,认识空,更是不简单,般若,到佛的境界,更高一层,当然又再难了。般若究竟是什么?假如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吗?有一点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谁不了解,是摩耶夫人。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摩耶夫人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不能说是佛祖的母亲。佛祖的母亲是谁呢?般若。因为经典上讲: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没有般若,就没有佛了。所以我说,我们如果没有我们的本来面目--般若,我们苦心的修行、做功德、好事,回家去找谁?怎么找到我们本来面目--自己呢?所以,般若,由浅入深,有的时候不是想像的,不是知识的,它完全是修证,慢慢体会、体会,到了某一个阶段,很自然的一个东西。你们各位,今天来,才会了解人生,才会了解世间,没有般若就是漆黑一片,对这个世间了解的都是错误的,都是迷茫的。我不是批评你们,以佛的知见来说我们人生,大家都在错误的里面,愚痴的里面生活。假如,举一个例子,我前面这个讲桌,你们认识它吗?怎么不认识,这不是讲台、讲桌吗?你们都说错了,这个是假象呀,它真正的样子我告诉你们,它是木头。我再问你们,这是什么?你们说,它是木头。我告诉你们,错了。怎么又错了?因为木头也可以做窗子、椅子、凳子、木板,不一定做讲桌,那它是什么?它的真样子是大树。我再问你们,这个是什么?大树呀。错了。为什么大树又错了?它当初不是大树,是一个种子,埋在土里面,经过阳光、泥土、空气、水分、时间、日月精华,慢慢经过多少年,成为一棵大树,它是结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成了这棵大树。后来成为木头,成为桌子。所以,我们看什么东西都看错了,是假象呀,你要看到它的真实,是众缘合和的,因缘所生的,它是空性,不是独有的、独特的,是关系的存在,这需要般若才能认识了解的。第二讲你们各位能把这一卷《般若心经》听完了以后,经过你的思维,所谓,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到心所成慧,以闻思修次递,你有了一种虽然不是般若开悟,但有了那么一点超越一般知识、常识性的见解,那么你对人间的看法就不一样了。用禅门的话来讲: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我们人,就像千年的暗室,用般若的灯光才能将暗室点亮。我们现在般若自性没有发光,所以,自己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佛经里面也有一个比喻说:一群盲人摸大象,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他就说,你们知道大象像什么吗?大象像个钩子;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他就说,大象像个芭蕉扇子;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个柱子;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说大象像个鼓;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个扫帚。大象究竟像什么,要开一下眼睛来看,才知道大象是个什么样子。而一群盲人摸的象,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不是整个的大象。所以我们认识世间,只是一部分,是错误的,不是真相。再比方说:一个盲人问:“月亮是什么样子?”我们告诉他:“月亮是很亮的,有光的”。他就说:“噢,我懂了,月亮就像长长的蜡烛一样。”我们告诉他:不是的,月亮是圆的。他就说:“噢,像盘子吧?冷冷的、硬硬的。”我们又告诉他:“不是的,月亮是白色的。”他又说:“是白雪、寒冰一样吗?”你跟他这样说,那样说,他都不能认识真相。所谓的真相,要开般若的慧眼,才能知道“月亮”是什么样子。世间诸相,宇宙万有,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般若来看,这许多相状的东西,我们都是错误的认识。举一个例子说:一对小夫妻,庆祝结婚一周年,丈夫对妻子说,你到我们家的地窖里面,把酒缸打开,取一些洒来喝,庆祝一下。妻子到地窖里面把酒缸打开一看,吓一大跳:“我的丈夫怎么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美貌的女人?”于是就上来责问丈夫。丈夫说:“没有呀。”妻子逼着丈夫到地窖酒缸里面去看,丈夫朝酒缸里面一看,又对妻子说:“你怎么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男人?”两个人就吵起架来,你说我藏女人,我说你藏男人。他们俩的婆罗门师父得知以后,就说,我去看看。他去一看,又说:“你们俩怎么在酒缸里还藏着另外一个师父呢?我也不理你们了。”后来,一个比丘听到此事以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他拿了一块石头,把酒缸打破,酒流走了,里面男人也没有了,女人也没有了。我们也常常被世间的假象所迷,所以,人生也活的很辛苦。假如说,我们不但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成为一个般若的拥有者,开了般若的慧眼,来看宇宙人生,会不一样的。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小鹅,在瓶子里面,当鹅子在瓶子里面慢慢的长大了,出不来了,怎么办呢?瓶子不舍得打破,鹅子又不能出来。此事有人问培休宰相,培休宰相也没有办法,培休宰相就把这个装鹅的瓶子拿去找南全禅师,培休宰相就对南全禅师说:“禅师,瓶子不能打破,鹅怎么能出来呢?”南全禅师朝着培休宰相大喊一声:“培休!”培休宰相答应了一声,“哎,你叫我干什么?”南全禅师说:“你怎么跑到瓶子里面去呢?”意思是说:“鹅”就代表“心”,世间海阔天空,你不知道去,一个小小的瓶子怎么就把你束缚起来呢?我们大家应该知道,在世间上,你把金钱看得太宝贵,我们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金钱就束缚了我们;把爱情看得很可贵,爱情就束缚了我们;儿女很伟大,父母就做儿女的牛马,被儿女所拥有。现在这个社会,有孝顺的父母,少孝顺的儿女。你到儿童医院里去看,父母川流不息,为了小儿小女的健康在挂念;老人院里面,儿女去探望老人的,日渐减少。所以,现在的人,由于对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因果、因缘不能认识清楚,越来越与自己的本性、本有的道德相去甚远。我们怎么样开般若的慧眼,让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未来到哪里去。宇宙世间,这么多的人类,这么多的众生,我要与他们相处,怎么样彼此才能相安?怎么样才能快乐?怎么样才能和平?举世的道德人士,都关心世界的和平,我也很关心。但世界的人士对和平都有说法,却找不到一个真的方法,能让世界和平。世界上这么多的国家,这么多的人类,这么多的思想,这么多的知见,都是不同。并且在人的本性里面都有一种性格--好斗,当然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好斗的一面,几乎要让世界和平,是很难的。世界上许多的大人物,也说世界要如何才能和平,并且组织了联合国,要限制污染,制止核试验,经济如何好转,种族如何减少冲突等等。但实事上,世界不和平,战争越来越多。我记得过去,佛教的太虚大师,他因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对世界和平提出意见。他说要慈悲,大家都慈悲,世界就能和平;大家都要无我,不要自私,世界就能和平。但事实上,慈悲、无我,让世界人都能奉行谈何容易。为了海峡两岸不协调、不调和,我也很怕两岸战争,我也想要两岸和平,怎么样才能和平呢?有般若能和平。因为和平,一定要平等,不能你大我小,你富我穷,也不能你太善良,我太凶恶,这样也不能和平。原来这个般若,它有平等性,一切众生皆有般若、皆有佛性,我们每一个人的般若都是一样的,自性都是一样的。般若还有普遍性、必然性,般若如何发扬,对人类和平有帮助。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各位,原来我们的宝藏、本来面目、真我,叫般若。它其大无比,其高无限,其殊胜不可思意。因为,从小处说,我们有般若,有的时候你晚上睡觉,枕头不小心掉到地下了,你不用看,顺手朝地下一摸就能摸到枕头,拿回来照常睡觉,这是什么?这就有一点般若功用;有的人一说话,马上就让人家生气,没有般若;如果会说话,一句话解决困难,大家笑嘻嘻的,这个般若很有用的。刚才我说般若大、高、殊胜,我们暂且不说,先说般若的平等。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平等,世界上最高的、最伟大的、最好的,人也好,事也好,大自然也好,就跟般若一样,有平等性的才是最好的。佛教里面把般若比喻为光明,太阳就像般若,阳光普照,它很平等。有钱的可以晒太阳,没有钱的,也可以晒太阳,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可以晒太阳。所以阳光很伟大,它能与真理相比。世间上除了阳光以外,流水也是如此。你看,不论什么地方它都流去,你要喝它、用它,它都可以,无选择地随你使用。人如果没有水怎么活呢?所以,流水有平等性,般若就像流水一样。空气也是人所需要的,它供给人,也不选择,你们要呼吸空气,海边的空气,森林的空气,公园的空气,户外的空气,开窗就有空气,你要空气,空气就供应给你。它也不嫌贫爱富,谁好谁坏。般若就像空气一样输送给大家。大地也很平等、很伟大,我们全世界的人采到大地上,重的、轻的,胖的、瘦的,男人、女人,什么人大地都拥戴你。所以,般若应该像大地一样。山河大地、日月星晨、空气等等,般若没有生死,没有好坏,是永恒的,圆满人生,你怎么样去证悟般若,就拥有了世界。般若,人人本具的。过去有一首歌:“蔷薇蔷薇处处开”。我补充一句:“般若般若处处在”。般若在哪里呀?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它呢?你要找石油,要去海底、地下,它有源;我们的心也有源,般若就在我们的心源里面,你找到心,就能找到般若了。我们现在的人,化妆,把自己打扮的很美丽;营养,吃的自己很健康,保护自己的四肢五体很健全,不生病,照顾自己无微不至,但是,你叫他修心,他就没有这样的热忱,没有这样的用心。佛经里面有一段故事,记载的很有趣,讲说一个富翁,很有钱,讨了四房太太,大太太年老珠黄,富翁早就把她遗忘了。二太太管家,还有一点用处,富翁偶尔也关心一下。三太太和四太太,年轻貌美、柔情蜜意,他喜欢得不得了。但是人生有限,当富翁年老要死了,不但万贯家财带不去,也带不了这些年轻的妻妾。富翁心想:黄泉路上我一人很寂寞,如果能找一个我喜欢的人陪我殉葬就好了,这样我还是有伴的。当然富翁最喜欢的,就是四太太,于是对她说:“我平常多么关心你,一刻都舍不得离开你,既然我要死,你就陪我吧。”四太太一听花容失色,说道:“你现在对我好,但死了还有什么好呢?我这么年轻,我还有无限的未来,我不能陪你死。”大富翁听了很失望,就改找三夫人。“我平常钱也给你,有什么好东西也给你,我也常常跟你山盟海誓,你能不能陪我死?”三太太一听,就说:“你知道我很年轻,还这么漂亮,你死了,我还可以再嫁给别人,所以不能跟你一起死。”大富翁没有办法,只有找二太太。二太太听了说:“不行。我们这个家的事务,平常都没有人管。这样好了,你安心地去死,我会替你料理后事,我会帮你送葬,送到你安息的地方,再跟你告别。”大富翁很灰心,万分无奈。看到大太太从那里经过,他心想:“这个更没有希望,我平常也不爱她,也不关心她,不过还是试试看吧!”就跟她如此一说。哪知道大太太倒是个有心人,她说:“我们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要死我就陪你一起死。”大富翁一听:“啊!真看不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不到大太太倒真心实意,过去太对不起她了。”这一段故事的四太太是谁?就是我们的身体。许多人为了这个色身,营养、保健、化妆、温暖,什么都给身体,身体是我们最重要的、最爱的,但到了人生的最后,它却不是我们的,不肯跟我们一起去。还有三太太是谁?三太太就是我们的金钱、黄金、钻石,我们的财产。当我们走了,它也改嫁给别人,转入他人之手。二太太是谁?二太太就是我们的朋友、家人、亲戚,他们不会陪我们一起死,顶多在送葬时,陪走一程。所以这个大太太就很重要,大太太是谁?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平时并不管自己的心,我的心怎样修养,我的心要怎样升华,我的心怎么样才能清净,都不管它。尽管如此,人生走到最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唯这个心所造的善、恶行为的业力会跟随我们。第三讲校长、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大家晚安:我现在还是请慈容法师和在美国的出家法师,为大家诵一卷《般若心经》,为大家祝福,祈求平安!他们都是全美国各个地区的主持法师,昨天在后台念经,今天请到前台来念。现在开始! 在30年前,曾经有一个说法,假如教室是电影院,学生一定很喜欢念书。我现在讲,假如听经像听趣味、听故事、听笑话,会感到欢喜、禅悦、法喜,我想一定就喜欢研究佛法。遗憾的是,过去的一些讲经的人认为,一定要讲的大家听不懂,才是讲的好。比方有人问:“你到哪里去?”回答:“听某某人讲经。”“讲的好不好?”“好极了!”“怎么个好法?”“听不懂。”我讲经弘法近60年时间,我有一个想法:讲经说法,别人听不懂,没有意思,佛法怎么样能让别人听得懂、有受用,才重要!我继着讲,般若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处?据我的体会,什么都是般若,什么也不是般若。你把一句话、一件事做的恰如其分,非常巧妙,就说:你很有般若!你在做功德、好事,如果起了贪嗔愚痴,那也不算般若。我主要的让大家听《般若心经》,不是听哲学、听知识,而是要把般若带到你们生活里面,派上一些用处。比如,般若的思想,有的时候,不是一般的思维,有的时候要逆向的思考,才能把般若找出来。例如,有信徒常常问我:我们信佛教了,怎么样才能改善生活,让我快乐一些、好过一点呢?我说,我告诉你几个方法,你来参考:第一,你要有一个观念,与人在一起相处,要你大我小。我们平时,自觉自己很对、自己很大、自己很好,把人家看成差一些,这个得不到好的朋友,做事也不方便;对人尊重,你大我小,所谓“老二哲学”,这样很容易处事。第二,你乐我苦。我们常常总是想:我快乐最好,你痛苦管我何事?可是他痛苦也不一定放过我快乐,所以,我们能祝福大家都很快乐,你们都快乐了,当然我就跟着自然也快乐了。一千年前的哲学家范仲庵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是很有意义的人生,我们也可以说是般若的人生。第三,你有我无。平时我们都是:只要我有了就好,你们没有,管我何事?但是,别人没有,我有,也不一定很舒服。大家都有了,我不会没有的。所以,让人家先有,自己慢一些,我想会有另外一些所得。在《般若心经》的后面有一段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以无所得”,另外有一个圆满的全部所得。所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要人生过得很快乐吗?有一个观念,第四点,你对我错。可是我们没有般若的想法,总是我对你错,一个常常责怪别人错误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呢?有甲、乙两户人家,甲家总是吵架,乙家人很和好,和谐相爱。甲家人来问乙家:你们有什么妙法?家里都是和谐,而我们家总是吵架呢?乙先生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容易吵架;而我们家都是坏人,所以不容易吵架。比如,家里有一个茶杯,有人不小心打破了,假如他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他即刻就叫:是谁把这个茶杯放在这里的?意思是我打破茶杯不是我的错,而是你把茶杯放的地方不对。放茶杯的人就说:是我放的,谁叫你这么不小心把它打坏了?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好人,自己对,所以就容易吵架了。我们家的人不是这样,假如有一个人把茶杯打破了,他即刻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太鲁莽了,把茶杯打坏了。另一个人则说:这个不怪你,是我不应该把茶杯放在那个位置,是我不对。因为我们大家都认错,自觉自己不对,所以我们就不容易吵架。所以,般若的人生,要有般若的智慧,有一些想法与一般世俗的观念不同。所以,般若的思想,般若的语言,般若的行动,般若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要有般若的气质,般若的胸怀,人生的一切都表现出他是般若人,就是一个智慧人。人世间,快乐不快乐,不一定是从外面来给我们的,有时候,是靠自己来制造快乐,靠自己的般若,靠自己的观念,苦的事情也可以把它制造成快乐。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都嫁人了。她一个人生活,本来满清净、满快乐的。但她不是,每天都哭,所以,人们把她叫爱哭的老太婆--哭婆。有人就问她:老太太,为什么老是哭呢?她说:我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做雨伞的人,每当看到太阳,我就为大女儿挂念,老是看到太阳,雨伞不好卖,她的生活怎么过呢?所以,看到太阳就会为大女儿哭。我的二女儿嫁给了开米粉店的人,我看到下雨,就为二女儿哭。哎呀,老是下雨,没有太阳晒面粉,米粉不好卖,她怎么过呢?你看,太阳出来了,我为大女儿哭,下雨了我为二女儿哭,我怎么能不哭呢?有一个有般若的师父就告诉她:老太太,不要这样想,以后见到太阳,不要想大女儿,想二女儿,噢,太阳出来了,米粉晒的很多呀,可以赚钱了。下雨再想大女儿,噢,今天下雨了,雨伞的生意一定很好啊!老太太就问师父:想法、观念可以改变吗?师父说:当然可以改变呀!老太太真的就这样改变了观念,有太阳就想二女儿,面粉生意很好,她欢笑;下雨就想大女儿生意好,也欢笑,从此不哭了,从哭婆变成笑婆。你们大家要有欢笑的人生吗?有般若就能达到目的!有般若的人,他的心都比较清净,比较聪明慧巧。他所想到的事情、看到的人间,都是真善美,都是很美好的事情,他不会制造肮脏的语言、制造是非、麻烦。想到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都感恩大家;想到国家社会,都对我很好,也感恩大家;想到学校、机关、团体、士农工商,他们都成就我,供应我的生活,我感恩他们。所以,想到人家的好处,你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但在世间上,能发现自己的般若,来运用自我般若的人毕竟很少,所以,又制造另外一种幽默,来讽刺这个世间。有一位赵州禅师,很有修行,高龄百岁了,有徒弟就说:“师父,你这么有道德、这么有修行,将来会到哪个天堂、哪个净土、哪个极乐世界去呢?”赵州禅师回答说:“你要知道我将来要到哪里去呀,我老实告诉你,我是到地狱里去。”徒弟说:“哎呀,师父,你这么有修行,你怎么会到地狱里去呢?”赵州禅师就说:“假如我不到地狱里去,将来谁来度你呢?”象这种说话,虽然不好听,但从般若的角度,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我们人生中,不但要有般若的性格,同时般若也是我们的能量,是我们的能源。世间上任何一个东西,当然都有它的作用。比如,我前面的这个麦克风,它的质量好不好,假如质量很好,可能需要美金一万元,两万元;不好的,可能三百块、五百块就买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我自己的价值多少呢?有的人说,他能大能小,能高能低,能有能无,能前能后,能早能晚,能饱能饿,他无所不能,我想这种人,他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能忙不能闲,有的人能闲不能忙,有的人能饱不能饿,这个都是能量不够。我想我们的人生,要发挥我们的本能,就是要发挥自己般若的性格,般若的气质,般若的能源。有一个人,过60岁生日,请一个出家师父替他诵经祈福,这个师父就替他唱赞、诵经,为他祈福,念:南无远方的菩萨,你们要来赐福给这一位先生。这个人听了说:“师父,你怎么请远方的菩萨呢?近处的比较好”。这个师父说:“近处的菩萨,我怕他知道你为富不仁,没有道德、没有慈善,他们不肯来呀!所以,我只有找远方的菩萨。”所以,我们平时自己,在信仰上,不是找外面什么人帮助自己,能帮助自己的,是自己的般若.所以,要回光返照。还有一个信徒找师父来替他祝寿,说:我60岁了,让我能增加寿命。师父说:“你60岁了,还嫌不够,要求寿,求多少呢?80岁好吗?如果80岁还不够,100岁好吗?120岁也可以呀?”这个人就说:“那好了,就120岁。”师父就说了:“不过你要知道,你活到120岁,你的100岁的儿子已经死了,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要心里有准备呀!也可能不但100岁的儿子死了,80岁的孙子可能也死了。”所以,没有般若的人生,只想贪图、只想要,他不知道,要,跟着后面来的,也很辛苦。所以人生要有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