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句话说得很好,「生灭之法,全属虚妄,但生灭之中,有个不生不灭的」。这个要知道,生灭当中有不生灭的,不生灭的是什么?是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它有个样子?有,见闻觉知。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对波斯匿王讲:你这个肉身是生灭的,这个肉身里头有个不生灭的,不生不灭的那是真正的自己。他说在哪里?佛就讲:见性。
诸位要知道,眼识有生灭,见性没生灭。佛问他:你几岁的时候第一次看恒河水?他想了,三岁,母亲带他在恒河旁边走,知道那条河叫恒河,他见到恒河水。然后再问他:你十岁的时候,你感觉得你的身体是不是比三岁的时候衰老?是的。二十岁的时候?二十岁比十岁又衰老。会衰老就是生灭的。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六十二岁。他说:你六十二岁那个见,见恒河的那个见,你见有没有变?他说见没变。没变是真的,身体会变,一年比一年衰老,那是假的,那是生灭。所以生灭身当中有不生不灭的性,见性不生不灭,闻性不生不灭。老的时候眼花了,那是什么?那是工具上成了问题,不是见性的问题,你戴个眼镜又正常了,所以那个是生灭,证明见性是不生不灭,闻性是不生不灭。
眼识是什么?你看了之后分别、执着,那是背后第六意识、第七识在操纵,第六意识在分别,第七识在执着,它在那里操纵你。可是讲见闻觉知,那个与六,七识不相干。所以我们生灭当中有个不生灭,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叫法身、叫法性。所以要珍惜,借这个假身就把真的东西修出来,借假修真。假是身,六根的根身,真是什么?真是真性。
交光大师讲《楞严经》,他有个注解叫《正脉》,写得很好。因为在这之前,交光大师是明朝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在这之前解释《楞严经》多半都用天台家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里面的奢摩他、三摩、禅那。交光大师提出他的新的看法,他说《楞严经》里面的舍识用根跟天台不一样,为什么?天台没有离心意识,《楞严经》上是讲舍识用根,所以跟天台家的讲法思想上不相同,所以他重新做个注解叫《正脉》。
你们在序文上看得到。他有一段因缘,他的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跟阿弥陀佛请假,他说《楞严经》注解得不圆满,他要给它做个新注,向阿弥陀佛告假,等我把注解注完之后再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同意了,就走了。他不会说假话的,序文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所以《楞严》是舍识用根,教我们修行怎么样?你看不要用眼识看,用见性看;听不要用耳识去听,用闻性去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说得是不错,可是不容易!舍识用根可不容易。
舍识用根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你所用的全是见闻觉知,六根的根性,不是六识了。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叫解悟,我们没做到,没做到是没放下;放下了,那就是真的,那叫证悟。明白,而没有做到,解悟。这个解悟也是经教薰习的遍数多了,长时薰习,慢慢就明白,明白叫看破,知道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佛在楞严会上就是教我们,你尽量去用六根的根性,不要用六识。我再说一遍,识是什么?识是执着,末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第六意识是分别,阿赖耶是落印象。前面的五识,那是受阿赖耶三细相的影响,它跟它们走了,所以眼耳鼻舌身就造业,前五识造业了。如果跟着自性走,跟着见闻觉知走,前五识叫成所作智,成就如来度化一切众生,变成度众生的工具,无量功德。舍识,实在讲,舍第六意识,就是不要分别;舍第七识,不执着;舍阿赖耶识,不落痕迹,那是什么境界?《无量寿经》上的清净平等觉。不执着,心就清净;不分别,心就平等;不迷惑,就开悟了。交光大师注得好,所以《楞严经》,交光之前都叫旧注;交光之后,很多人学他的,它叫新注。旧注也很难得,为什么?一般人学习比较容易。新注是注得好,可是初学的人不容易达到。这就提醒我们,生灭这个色身里头,真的有不生不灭的在,不生不灭的这个性,除见闻觉知之外,没有办法显示出来。讲见闻觉知也得大乘法有点基础,没有基础,很难讲得清楚,很不容易体会。
下面这句话说得很好,「生灭之法,全属虚妄,但生灭之中,有个不生不灭的」。这个要知道,生灭当中有不生灭的,不生灭的是什么?是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它有个样子?有,见闻觉知。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对波斯匿王讲:你这个肉身是生灭的,这个肉身里头有个不生灭的,不生不灭的那是真正的自己。他说在哪里?佛就讲:见性。诸位要知道,眼识有生灭,见性没生灭。佛问他:你几岁的时候第一次看恒河水?他想了,三岁,母亲带他在恒河旁边走,知道那条河叫恒河,他见到恒河水。然后再问他:你十岁的时候,你感觉得你的身体是不是比三岁的时候衰老?是的。二十岁的时候?二十岁比十岁又衰老。会衰老就是生灭的。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六十二岁。他说:你六十二岁那个见,见恒河的那个见,你见有没有变?他说见没变。没变是真的,身体会变,一年比一年衰老,那是假的,那是生灭。所以生灭身当中有不生不灭的性,见性不生不灭,闻性不生不灭。老的时候眼花了,那是什么?那是工具上成了问题,不是见性的问题,你戴个眼镜又正常了,所以那个是生灭,证明见性是不生不灭,闻性是不生不灭。眼识是什么?你看了之后分别、执着,那是背后第六意识、第七识在操纵,第六意识在分别,第七识在执着,它在那里操纵你。可是讲见闻觉知,那个与六,七识不相干。所以我们生灭当中有个不生灭,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叫法身、叫法性。所以要珍惜,借这个假身就把真的东西修出来,借假修真。假是身,六根的根身,真是什么?真是真性。 交光大师讲《楞严经》,他有个注解叫《正脉》,写得很好。因为在这之前,交光大师是明朝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在这之前解释《楞严经》多半都用天台家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里面的奢摩他、三摩、禅那。交光大师提出他的新的看法,他说《楞严经》里面的舍识用根跟天台不一样,为什么?天台没有离心意识,《楞严经》上是讲舍识用根,所以跟天台家的讲法思想上不相同,所以他重新做个注解叫《正脉》。你们在序文上看得到。他有一段因缘,他的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跟阿弥陀佛请假,他说《楞严经》注解得不圆满,他要给它做个新注,向阿弥陀佛告假,等我把注解注完之后再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同意了,就走了。他不会说假话的,序文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所以《楞严》是舍识用根,教我们修行怎么样?你看不要用眼识看,用见性看;听不要用耳识去听,用闻性去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说得是不错,可是不容易!舍识用根可不容易。舍识用根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你所用的全是见闻觉知,六根的根性,不是六识了。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叫解悟,我们没做到,没做到是没放下;放下了,那就是真的,那叫证悟。明白,而没有做到,解悟。这个解悟也是经教薰习的遍数多了,长时薰习,慢慢就明白,明白叫看破,知道事实真相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佛在楞严会上就是教我们,你尽量去用六根的根性,不要用六识。我再说一遍,识是什么?识是执着,末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第六意识是分别,阿赖耶是落印象。前面的五识,那是受阿赖耶三细相的影响,它跟它们走了,所以眼耳鼻舌身就造业,前五识造业了。如果跟着自性走,跟着见闻觉知走,前五识叫成所作智,成就如来度化一切众生,变成度众生的工具,无量功德。舍识,实在讲,舍第六意识,就是不要分别;舍第七识,不执着;舍阿赖耶识,不落痕迹,那是什么境界?《无量寿经》上的清净平等觉。不执着,心就清净;不分别,心就平等;不迷惑,就开悟了。交光大师注得好,所以《楞严经》,交光之前都叫旧注;交光之后,很多人学他的,它叫新注。旧注也很难得,为什么?一般人学习比较容易。新注是注得好,可是初学的人不容易达到。这就提醒我们,生灭这个色身里头,真的有不生不灭的在,不生不灭的这个性,除见闻觉知之外,没有办法显示出来。讲见闻觉知也得大乘法有点基础,没有基础,很难讲得清楚,很不容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