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佛教知识 >> 不能忍,烦恼就会更 多

不能忍,烦恼就会更 多

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们不能忍的话,烦恼就会更多,就会障碍我们的修行。由于世间上的众生一向安于「十恶」,安于种种的烦恼,所以不肯出离,这就是此世界被称为堪忍的原因。据《六度集经》所记载,佛在过去生中曾为忍辱仙人,受歌利王节节支解而丝毫不起瞋恨心;所以,佛之所以成佛,就是由于忍辱波罗蜜的圆满无缺。普通人要做到毁誉不动,那是绝不容易的,尤其是面对恶意诽谤的时候;比如有人在我背后说:「这个法师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不太好啊!」又或者是:「我觉得他这样做好像有问题,这样做是不对的!」无论如何,我的反应是既不回应,亦不解释、也不争辩。我对所有是非、诽谤,就是不理、不睬、不反驳。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面对谤言诽语,如果我们跟别人去解释、去争辩,就好像白纸上染了一滴墨水,我们越想把它刷掉,就只会越描越黑;其实只要等到这个墨水干了,它自然就会脱掉。所以忍辱就是对付诽谤的最佳方法:不回应、不解释、不争辩,是非自然就少了。我们看见报章上,经常有很多八卦新闻,当时人一有回应,就会更加的纠缠不清;若不回应的话,是非很快便过去了。

佛教里有一个常不轻菩萨,他修忍辱,见人就拜,你打他也拜、骂他也拜、向他吐口水,他还是拜;他对所有欺负他的人都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他就是以这种方法来修忍辱。所以我们要以常不轻菩萨为榜样,别人对我们不好,甚至是侮辱、加害于我们,我们都不要生瞋恨心,不但不瞋、不恨,而且还要保持愉悦欢喜;不只欢喜,还要原谅包容──为什么他会这样对待我呢?那是因为他愚痴的关系;他贪瞋痴太多了,他实在太可怜了,我要帮助他──唯有这样想,我们心里才会平衡,才不会难过。

不过有些人在顺境的时候不瞋,但当逆境来临的时候,他就瞋了。就像《中阿含经》里所说的一个公案:从前有一个居士,叫做「北陀提」,他是一个大富之人,他有很多树木、产业,而且善名远播;大家都说他脾气好、对人也温和;他家里有一个非常能干的佣人,叫做「黑皮」;黑皮从小就喜欢行善,每天除了把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以外,还帮助别人。当他看见所有人都赞叹他的主人的时候,他心里想:大家都说我的主人脾气又好、禀性又纯良,我想试一试他是不是这样的名不虚传,如果是真的话,他就不会起瞋心,不然的话,他的好脾气还是有限度的。

由于这个佣人,平常每天很早便要起床,为了要考验他的主人,一天,他就故意卧床不起。主人见不到他起来工作,就开始生气了,大声地呼唤:「黑皮为什么你还不起床呀?」黑皮听到主人在怪他,心想,自己平时把所有的家务都处理好,一切大小事情都由自己经营,主人不需动脑筋,亦不必操劳,所以他心情很好,不瞋、不发脾气,今天我一定要试一试他。于是主人越大声叫,他就越装作听不见,依然卧床不起。这个时候,主人忍不住了,终于发起大瞋,找来一根大木棒,狠狠的打黑皮,把黑皮打得满身都是鲜血;黑皮带着满身鲜血直往街上跑,目的就是希望让其他人知道,他的主人亦有大发瞋心的时候。

大家想一想,富人的名声本来非常的好,就是因为打了佣人,所以在外的好评一下子便变坏了。这就是瞋心之害。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有佣人;因为我们都学佛,都是修行人,所以不要随便对佣人呼呼喝喝、打打骂骂,这样家庭才会和谐、才会平安;我们要尽量用爱语、软语,如果他们不听,我们要有方法,但是千万不能体罚。

佛教中常说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其实,爱别离、怨憎会都是由于瞋心的关系,都是意念上所犯的毛病。因此,释迦佛在《无量寿经》里对这两种苦,作了详尽的解释;如果我们想不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经文是这样说的:「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意思是说:世间的人,特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及所有的内外眷属,都要相敬如宾,要互通有无,和颜悦色,好言相待,不要互相起嫉妒心;如果起了嫉妒心的话,就会互相残害、互相违戾;佛陀劝导我们不要因瞋嫉心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如果我们不把瞋心调伏好的话,就会衍生出种种的苦恼来,有些时候,因一时的相争、一时的意气,而起了瞋恨或嫉妒,如是地不断的累积,将来就会成为大怨大敌;我们经常说「怨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彼此互相伤害,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变出大事来,这样的话,无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会令我们的苦恼增加,而且这种苦恼,会生生世世伴随着我们,变成大仇大恨,所以是非常的不值得的。

刚才说,爱别离和怨憎会都是因为瞋恨心的关系;怨憎会固然是苦恼,相反地,如果相爱的人,一旦要别离,也是非常的痛苦,但是这些苦都必须我们自己去承受,无人能代替。所以在同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常言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我们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应该尽量将情执断除,唯有断却情执,我们才会有了生脱死的机会。否则的话,再亲的人,可能将来都无法碰面;因为,在六道轮回之中,彼此就很难再相认了。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行,将来才有机会在极乐世界中相见。如此,才能把现在亲情之爱,转化为将来永久的相聚。记得曾经有一位信基督教的女孩子跑来问我,她说很担心,担心将来死去之后,不能跟她的母亲相聚在一起。我说:「为什么呀?」她说:「由于母亲信佛,将来死后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自己信基督教,将来的归宿是天堂;天堂和极乐世界距离很遥远,如何能相见?」因为她很孝顺,所以就倍母亲来到寺院念佛,于是我便劝她:「依佛法来说,天堂和地狱之间其实只是一念之差,我们佛教徒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在那里继续修行,如果你母亲将来真的往生极乐世界,而你却去了天堂里的话,那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彼此之间,只要一念便能相往来,便能相见面了。」后来这个女孩子不但不再信奉基督教,而且还跟她的母亲一起学佛,希望将来能在西方极乐世界一起修行。

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们不能忍的话,烦恼就会更多,就会障碍我们的修行。由于世间上的众生一向安于「十恶」,安于种种的烦恼,所以不肯出离,这就是此世界被称为堪忍的原因。据《六度集经》所记载,佛在过去生中曾为忍辱仙人,受歌利王节节支解而丝毫不起瞋恨心;所以,佛之所以成佛,就是由于忍辱波罗蜜的圆满无缺。普通人要做到毁誉不动,那是绝不容易的,尤其是面对恶意诽谤的时候;比如有人在我背后说:「这个法师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不太好啊!」又或者是:「我觉得他这样做好像有问题,这样做是不对的!」无论如何,我的反应是既不回应,亦不解释、也不争辩。我对所有是非、诽谤,就是不理、不睬、不反驳。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面对谤言诽语,如果我们跟别人去解释、去争辩,就好像白纸上染了一滴墨水,我们越想把它刷掉,就只会越描越黑;其实只要等到这个墨水干了,它自然就会脱掉。所以忍辱就是对付诽谤的最佳方法:不回应、不解释、不争辩,是非自然就少了。我们看见报章上,经常有很多八卦新闻,当时人一有回应,就会更加的纠缠不清;若不回应的话,是非很快便过去了。佛教里有一个常不轻菩萨,他修忍辱,见人就拜,你打他也拜、骂他也拜、向他吐口水,他还是拜;他对所有欺负他的人都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他就是以这种方法来修忍辱。所以我们要以常不轻菩萨为榜样,别人对我们不好,甚至是侮辱、加害于我们,我们都不要生瞋恨心,不但不瞋、不恨,而且还要保持愉悦欢喜;不只欢喜,还要原谅包容──为什么他会这样对待我呢?那是因为他愚痴的关系;他贪瞋痴太多了,他实在太可怜了,我要帮助他──唯有这样想,我们心里才会平衡,才不会难过。不过有些人在顺境的时候不瞋,但当逆境来临的时候,他就瞋了。就像《中阿含经》里所说的一个公案:从前有一个居士,叫做「北陀提」,他是一个大富之人,他有很多树木、产业,而且善名远播;大家都说他脾气好、对人也温和;他家里有一个非常能干的佣人,叫做「黑皮」;黑皮从小就喜欢行善,每天除了把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以外,还帮助别人。当他看见所有人都赞叹他的主人的时候,他心里想:大家都说我的主人脾气又好、禀性又纯良,我想试一试他是不是这样的名不虚传,如果是真的话,他就不会起瞋心,不然的话,他的好脾气还是有限度的。由于这个佣人,平常每天很早便要起床,为了要考验他的主人,一天,他就故意卧床不起。主人见不到他起来工作,就开始生气了,大声地呼唤:「黑皮为什么你还不起床呀?」黑皮听到主人在怪他,心想,自己平时把所有的家务都处理好,一切大小事情都由自己经营,主人不需动脑筋,亦不必操劳,所以他心情很好,不瞋、不发脾气,今天我一定要试一试他。于是主人越大声叫,他就越装作听不见,依然卧床不起。这个时候,主人忍不住了,终于发起大瞋,找来一根大木棒,狠狠的打黑皮,把黑皮打得满身都是鲜血;黑皮带着满身鲜血直往街上跑,目的就是希望让其他人知道,他的主人亦有大发瞋心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富人的名声本来非常的好,就是因为打了佣人,所以在外的好评一下子便变坏了。这就是瞋心之害。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有佣人;因为我们都学佛,都是修行人,所以不要随便对佣人呼呼喝喝、打打骂骂,这样家庭才会和谐、才会平安;我们要尽量用爱语、软语,如果他们不听,我们要有方法,但是千万不能体罚。佛教中常说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其实,爱别离、怨憎会都是由于瞋心的关系,都是意念上所犯的毛病。因此,释迦佛在《无量寿经》里对这两种苦,作了详尽的解释;如果我们想不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经文是这样说的:「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意思是说:世间的人,特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及所有的内外眷属,都要相敬如宾,要互通有无,和颜悦色,好言相待,不要互相起嫉妒心;如果起了嫉妒心的话,就会互相残害、互相违戾;佛陀劝导我们不要因瞋嫉心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如果我们不把瞋心调伏好的话,就会衍生出种种的苦恼来,有些时候,因一时的相争、一时的意气,而起了瞋恨或嫉妒,如是地不断的累积,将来就会成为大怨大敌;我们经常说「怨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彼此互相伤害,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变出大事来,这样的话,无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会令我们的苦恼增加,而且这种苦恼,会生生世世伴随着我们,变成大仇大恨,所以是非常的不值得的。刚才说,爱别离和怨憎会都是因为瞋恨心的关系;怨憎会固然是苦恼,相反地,如果相爱的人,一旦要别离,也是非常的痛苦,但是这些苦都必须我们自己去承受,无人能代替。所以在同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常言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我们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应该尽量将情执断除,唯有断却情执,我们才会有了生脱死的机会。否则的话,再亲的人,可能将来都无法碰面;因为,在六道轮回之中,彼此就很难再相认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行,将来才有机会在极乐世界中相见。如此,才能把现在亲情之爱,转化为将来永久的相聚。记得曾经有一位信基督教的女孩子跑来问我,她说很担心,担心将来死去之后,不能跟她的母亲相聚在一起。我说:「为什么呀?」她说:「由于母亲信佛,将来死后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自己信基督教,将来的归宿是天堂;天堂和极乐世界距离很遥远,如何能相见?」因为她很孝顺,所以就倍母亲来到寺院念佛,于是我便劝她:「依佛法来说,天堂和地狱之间其实只是一念之差,我们佛教徒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在那里继续修行,如果你母亲将来真的往生极乐世界,而你却去了天堂里的话,那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彼此之间,只要一念便能相往来,便能相见面了。」后来这个女孩子不但不再信奉基督教,而且还跟她的母亲一起学佛,希望将来能在西方极乐世界一起修行。

Directory '/Data/TemplatesCompiled'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