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实意义。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为到寺庙剃头、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而佛法着重的是实质的出家。何谓实质的家?烦恼是家,生死是家,轮回是家。佛教导我们,断烦恼就出烦恼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脱离六道轮回,就出轮回之家。形式上无关紧要,实质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能够断烦恼、了生死、出轮回,就是真正出家。
形式上发心出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正如北京师大所标榜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形式出家必须具足的条件。念念要为一切众生做表率、做模范,使一切众生看到你的行宜,听到你的言说,能够觉悟,也能够发出家之心,发出离烦恼、出离生死的意念。
因此,出家人必须要“远离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是最低的标准。
戒学里面,基本的要求是“净业三福”和“六和敬”。如何能够达到?《无量寿经》教导我们,要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总纲领,一定要认真去做。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之中要想到佛的教诲。我根据佛陀的教诲,编了一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同修们要念熟,要记得住、做得到,就是受持。
然后要读诵经典。凡是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听经太少,境界、念头转不过来,所以决定要多听。我这一生学佛能得一点受用,实在讲就是四十年在讲台上没有中断,天天劝别人,也就是劝自己,这样才把念头转过来,这是为人演说。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得到效果。这样,出家条件就具足了。
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实意义。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为到寺庙剃头、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而佛法着重的是实质的出家。何谓实质的家?烦恼是家,生死是家,轮回是家。佛教导我们,断烦恼就出烦恼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脱离六道轮回,就出轮回之家。形式上无关紧要,实质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能够断烦恼、了生死、出轮回,就是真正出家。形式上发心出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正如北京师大所标榜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形式出家必须具足的条件。念念要为一切众生做表率、做模范,使一切众生看到你的行宜,听到你的言说,能够觉悟,也能够发出家之心,发出离烦恼、出离生死的意念。因此,出家人必须要“远离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是最低的标准。戒学里面,基本的要求是“净业三福”和“六和敬”。如何能够达到?《无量寿经》教导我们,要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总纲领,一定要认真去做。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之中要想到佛的教诲。我根据佛陀的教诲,编了一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同修们要念熟,要记得住、做得到,就是受持。然后要读诵经典。凡是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听经太少,境界、念头转不过来,所以决定要多听。我这一生学佛能得一点受用,实在讲就是四十年在讲台上没有中断,天天劝别人,也就是劝自己,这样才把念头转过来,这是为人演说。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得到效果。这样,出家条件就具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