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内容,所有古圣先贤讲说的道理也不外乎这两句话。所谓的觉悟,佛教叫智慧,有智慧才能觉悟人生;奉献,佛教的原话是慈悲,有慈悲才能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的意义,就是以觉悟的心态勤修戒、定、慧来直面人生;奉献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息灭贪、嗔、痴,贪心大的人,嗔心大的人,愚痴的人,叫他来奉献人生,他做不了。觉悟人生,就是要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精神来奉献人生。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落实觉悟人生,就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来改造自己。这句话讲了几十年了,实际上改造自己是一句非常好的话,非常有意义的话,每一个人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来到世间就是在改造自己。对于每天所面对的万事万物,所面对的各种繁杂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我们要不断调整心态,想种种办法去适应它。那就是在改造自己,改造自己的主观心态去适应外在的人和事。
我们所改造的对象是什么呢?佛教把它归纳成三件事,用三个方法去改造三件事。三个方法就是戒、定、慧。所改造的对象是什么呢?贪、嗔、痴。我们不能适应外在的环境,不能适应外在的人和事,那是因为内心有障碍,使得智慧得不到开发,慈悲的精神得不到发扬,不能觉悟人生,不能奉献人生。改造就是要把我们内在的障碍排除、洗刷、改变,每时每刻
以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心态来直面人生,改造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的精神,从释迦牟尼佛觉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要我们要“破”。破什么东西?破除无明。叫我们要“断”,断什么呢?断除烦恼。佛教讲两件事,一个是“断”,一个是“证”,加在一起就是“断惑证真”。整个修行的道路就是不断地断惑,不断地接触、接近真理。真就是真理,就是真实,就是原本的东西。整个学佛的过程就是一个断惑证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变自我的过程。
如果我们学佛的人不想着这件事,只想到拿十块钱供养菩萨,希望我儿子考上研究生;拿十块钱供养菩萨,希望我什么病都不生;拿一盘水果供养菩萨,希望我多子多孙发大财。这还是没有改变我们的心态,还是受贪心的指使,贪心叫我们烧一根香,希望能得到多大的福报。那么供养布施有没有功德呢?肯定有功德,但是不能以索取的心态来供养,不能以少少的东西来索取多多的回报,以这样的心态来布施供养,不符合因果。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说春种一粒子,秋收万颗粮,比如说种一粒小米下去,收一穗小米确实很多,但是那一粒小米种下去到收获这一穗小米,这个中间有什么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很辛苦,从播种的那一刻开始就要精心地去管理它,要施肥,要松土,要浇水,管理得不好,颗粒无收,管理得好,确实种一收万。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呢?首先种子很重要。一定要选择有生长能力的种子,不能是发了霉的种子。选择种子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种福田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种子种在什么地方才能得到收获呢?一定是要种在能生长作物的土壤上,放在石板上,放在水泥路上,这颗种子放上一百年,它也不会发芽生根成长,一定要种在适宜于
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上。有了种子,有了好的土壤,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收获,还要进行辛勤的管理。在座很多人是从事过农事生产的,知道一粒种子种下去到收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学习佛法同样如此。我们归依三宝,发起对佛法的信心,这是开始播种的过程;我们修布施,对三宝供养也是善因的培植。佛教讲修行的六度法门,布施是第一条,布施能淡化我们的贪心,因为贪心大的人要行布施很难。佛教讲修行的第一法就是要破除贪心,破除贪心从布施开始。但同时又强调,不要以求回报的心行布施,以求回报的心行布施,那只不过是把你的贪心改变一个形式。不求回报的布施还有没有功德呢?求回报功德小,不求回报功德大。为什么呢?你所求的回报不就是那么一点事吗?希望供点水果马上不发烧,如果你心态稍微调整一下,发烧的问题马上就解决了。供水果什么都不求,那是个什么心态?那种心态像大海、像宇宙一样,那种心态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就能克服各种障碍,消除各种业障,消除各种疾病。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情,有的人想做一点好事,有的老人在马路上过街的时候不敢走,这时也有人去扶一下,特别殷勤,希望别人留意他,最好是新闻记者能看到,采访报道一下。不过更多的人不是这样,做了好事不留名,那才是真正做好事。做好事不留名,说明这个人心态好,做好事就是做好事,没有别的用心,这种人很高尚,很了不起。人人尽管不知名,做多了总有人知道,还是有人表扬他,“这个人是好人,做好事从来不留名”。这个表扬是另一个性质,而且会真正得到社会舆论的重视。
佛教讲布施要三轮体空。三轮就是三个方面:能施的人,受施的人和中间的所施的物。比如张三给李四送一个苹果,张三是能施,李四是所施,苹果就是中间物。张三给李四送这个苹果的时候,张三如果有很多要求:儿子能升学,我身上的病能好,这个苹果送给你,要能保证我这么多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那李四一定说,我不要你这个苹果,我也没有能力帮助你解决这些困难。三轮体空是什么呢?就说这个苹果送给你,我没有任何要求,不需要任何回报。这样就叫三轮体空。这种三轮体空的布施,它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你今天给李四送一个苹果,李四也许不会放在心里,过了若干岁月,也许李四会送你一筐苹果,他也不会有任何要求,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互助的关系。这也应该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种无形中的回报,虽然你不要求,但果报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行布施的时候,不求回报,就能消除我们的贪心。我们不以求回报的心来行布施,就叫无相布施,能够做到无相的布施,我们自然就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心态结缘有缘。缘有顺、逆之分,因有好、坏之别。种好因结顺缘,良性循环;种坏因结逆缘,恶性也循环。人生种种际遇,有好有坏,无非顺逆因缘造成。积德行善,人之本分,不可须臾忘怀。
佛教讲的改造,讲的断惑证真,都是要在破除执著的基础上,来实现这些理念,没有执著的布施,那就是真正的觉悟,没有执著、没有追求、不求回报的奉献,那就是真正的奉献。觉悟人生也好,奉献人生也好,都要在不求回报,破除执著的前提下去落实。执著就是无明,执著就是烦恼,无明烦恼的表现就是贪、嗔、痴,我们真正能够不断地勤修戒、定、慧,就能不断地优化自身素质,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我们能够不断地息灭贪、嗔、痴,就能不断地和谐自他关系,也就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所以这
两句话,包括着整个佛法的内涵,也包括世间法。要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要以这种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来立身处事,待人接物,直面人生。
觉悟人生,要求不断地优化自身素质,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我在三年前讲过做人的六条标准,那是在柏林寺禅七期间讲的,也就是说要优化自身素质,要做到六个方面才能够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
第一、要明因果。正信要信因果,优化自身素质必需明白因果。明白了因果,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道做一切事情要考虑后果,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胡作非为,必定会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做一个好的佛弟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负面的东西,究其原因,都是在不明世间、出世间因果的前提下,走了弯路,走了错路,走了犯罪犯法的路。我们有许多小朋友,在街上捡了五毛钱,他会觉得这五毛钱不能揣到自己口袋里,应该给家长或者给老师,这是天性的体现,是人的至善的天性的体现。如果我们大人或者父母、老师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这种善的天性,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得到非常好的成长。可能有个别家长或者老师,他不从善的天性方面来理解孩子的举动,他会说你怎么这么傻,捡了五毛钱不买个冰棍吃还给老师。经过这种熏陶,就有可能把这种善的天性泯灭掉,就会助长他的贪心,原来捡到钱还给人家或交给老师是一种傻,一下子就把人间的善恶是非颠倒了。从这种小事,慢慢地把孩子的心态转变了。很可怕!每位家长都要为孩子的正常成长多做正面的教育。要树立社会的淳风美德必须从关心孩子的正常成长做起。
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社会新闻,说父子两个坐公共汽车,父亲疼儿子,有座位要让儿子坐,如果说三十多岁的父亲和十来岁的小孩,父亲可以让给儿子坐。可这小孩很有意思,看见有老人上车了,就马上站起来要把座位让给老人坐。但他父亲把他往下一按,“你就坐在这儿不要让”。报纸报道这个新闻当然是鼓励孩子们尊敬老人,也是对这个父亲的批判。这当中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子女过分溺爱,十来岁的孩子在车上不坐也没关系,给老人让座是一件好事,父亲的这种举动不但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也在公众之前把他自己负面的心态暴露无遗。我想类似的事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生,也不是有意的,只是出自本能,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傻,吃了亏。我总是劝那些年轻的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多吃点苦,让孩子养成克服困难的毅力,养成应付各种困难环境的能力,父母也不能陪孩子过一辈子,孩子长到三十岁、六十岁了,父母到哪儿去了?一定要让小孩子把那种纯真的心性保持发扬。“人之初、性本善”,要让他发扬那些善的方面;“性相近、习相远”,只有时时培养善性,恶习才会远离;“苟不教、性乃迁”,做父母的不能从正面引导孩子,孩子的善性就慢慢泯灭了。所以要明白因果,要让孩子懂得种善因、结善缘,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懂得起心动念做一切事情都要考虑后果,都要考虑有责任。
第二、要讲良心。良心二字在今天提得很少。一个人要有素质,良心是保证。这良心二字,在今天是哪些人在讲呢?今天在座的中老年人占多数,年轻人占少数,只有那些受到子女虐待的老人会讲,“我养的那个畜生不讲良心”。我也经常听到老人这样埋怨自己的子女,尽管那些虐待老人的人很少,但这是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还存在。我也听到老人讲自己儿子媳妇好,媳妇就象自己的女儿一样,也听到老人讲子女不讲良心,而且为数不少。我希望信佛的人,首先对做父母的来说,要从自己开始做一个好榜样,知道爱护自己的子女,在孩子身上尽职尽责,对待媳妇和对待儿子、女儿一样的心,孩子们没有挑剔,这样就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还要教育好下一代来尊敬老人。社会上有许多好笑的例子。一家祖孙三代,往往是孙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好,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孙子要亲近爷爷奶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阻碍。我听到好几个人讲,孙子跑到爷爷奶奶那儿去了,吃了、喝了,拿几个钱回去买糖吃,孩子父母知道了,脱掉衣服,露出屁股打一顿。这样做不应该,因为年轻的父母也会变成年老的父母,如果儿女长大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自己又会怎么样?我们要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乡下讲“堂屋椅子轮流坐,媳妇也会做婆婆”,你那样来教育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娶了媳妇怎么样对你呢?不要伤害幼小的心灵,应该好好地培养,培养人的良知良能。良心是什么呢?就是人类本能的善的一面,没有受到污染的一面,天性善良的一面,那就是良心。良心是不需要人教的,是本来具足的,就像我们具足佛性一样,每个人都具足良心,不需要培养。人之所为人,是因为具有良心,良心不是学习,不是培养,是发现,是把本能的东西显露出来。有良心就有素质。
第三、要守道德。道德就是人类交流、沟通、生活的准则,道德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能和谐,是因为遵守了一些基本的准则。道,是内在的,德,从道表现出来。所谓德行,是以道为基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德行。功德,是做好事,能形之于言行的美好的行为,就是德。所
谓有德政,有仁政,也有苛政,从老百姓来说,总是希望政府施德政,施仁政。现在共 产 党的主张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人”,那就是德政,就是仁政,现在讲的惠农政策,权为民所用,这就是德政和仁政的表现。
道德的范畴很广泛,我们国家有一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的道德。还有最重要一条就是个人品德,这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没有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是空谈。儒家讲道德是四个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讲道德从每个人自己做起,守五戒、行十善,那都是道德的准则。道德要从每个人自己做起,自身完善了,自然就能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团体生活当中体现出来。所以要守道德,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道德是可以培养的,在良心的基础上培养道德。上面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这三条,都是个人内在的修养,是修养的基础,是高素质的基础。
第四、要立志向。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也要有远大的志向。佛教讲志向就是发愿,要有大愿大力。佛教的愿有很多种,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愿就是志向,我们平常念诵的四弘誓愿,这是总愿,包括了世出世间的一切愿力,一切的志向,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可以在“四弘誓愿”当中去落实。“四弘誓愿”在座的各位都会念,每天至少要念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要救度一切的众生,可以说志存远大。这是利他方面,在自利方面“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要度一切众生,如果烦恼深重,心胸不开阔,智慧不具足,你怎么去度众生?所以要断烦恼,要把自己的烦恼逐步地断掉,才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断烦恼、度众生就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没有法门怎么度众生断烦恼?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用正法来要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有力量有能力来度众生断烦恼。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果。佛果无上,为什么是无上呢,众生无边也要度,烦恼无尽也要断,法门无量也要学,有这三件大事就够千生万劫去实践,前面的道路无尽、无边、无量,所以佛道是无上的。不管路途有多遥远,我要去践履;不管成佛这座珠穆朗玛峰有多高,我也要攀登,所以说“佛道无上誓愿成”。珠穆朗玛峰很多凡人登上去了,但是成佛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要难千万倍。
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我们的烦恼断不了。如果你要顿断烦恼,你就一步到达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六祖在五祖那儿只有八个月的时间,最后他大彻大悟,一下子从一个砍柴人登上了成佛的顶峰,那就是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要立志向,就是要发大愿,以这四弘誓愿作为我们学佛的目标,求道成道的目标,我们就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勇攀高峰。
第五、要养识见。一个高素质的人,一定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一定是心胸宽广,立志高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看大方向、大目标,不会计较于生活中的琐事,那就是有识有见。识者识鉴,见者见解,一个人知识渊博,见解明彻,他办一切事情会稳当,不会轻易地说一句话,不会轻易地有所许诺,承诺一件事一定是有把握,能够兑现,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公众的评论。识见尽管很抽象,但是它对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做大事的人,他会临危不惧,临阵不慌,胸有成竹,那就是一种有识见的表现。
我们看到许多的高僧大德,许多的高级知识份子,在面临许多尴尬局面的情况之下,都巍巍不动。在五十年代有一个“肃 反”运动,如果谁是反 革命份子,那简直就是判了死刑。当时有一位在北京某佛学研究机构学习同参,解放前他曾经做过“三青团”的团员,“肃反”的时候查出他的这个问题,公安机关开车来抓他。面对那种场面,他不惊不慌,从容不迫。给他带手铐,他说:“不慌!”走到佛前礼佛三拜,然后面无惧色地说:“我们现在可以走了。”那可不是演电影,那是真实场面,电影是假的,可那是一场真戏。那就是有修养、有识见,有胆有识,尽管他参加过那个组织,但他觉得问心无愧,没有做对不起人民的事,这是他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政府信任,他相信他的问题总会水落石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以他不惊不慌。逮捕以后经过两年劳动改造,不但查出他没有问题,安全部门又选中他做佛教“内线”。当然做佛教的内线,他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和信仰,做出对佛教界不利的事。这位老同参具有的那种应变能力,绝对不是故作镇静装得出来的。
在“文化大 革命”当中,全国右派的头头叫章伯钧,是“民盟”的主席。“文革”中红卫兵经常拉他来“斗”,章老站在台上总是眼观鼻、鼻观心,巍巍不动,好像深入禅定一样。斗完以后,那些陪斗的人偷偷地问他,你在台上不惊不慌,稳如泰山,你在想什么?他说:“什么也没想,我在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嘛。”他学的佛法在那个时候用得上。“行深般若般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一般的人用不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就是有识见的表现。我们如果每时每刻都有觉照,你在任何时候都会不惊不慌。老头找你吵,找你闹,对你有误会,家里日子不好过,又拿了多少钱到佛堂去了?你都不惊不慌。这两个例子,一个从僧人身上表现出来,一个从民主党派大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来,这说明他们学佛法有受用,佛法的受用在这些方面就能体现出来,我们平常一般的人,有没有这种定力呢?我想很难做到。
第六、要充才干。才就是才华,干就是本领。一个有素质的人就是要不断地来充实自己的才干。你没有才干,不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又怎么能够为社会服务?怎么样来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你要奉献人生,一定要有才干,没有才干,那就尽是在说空话。才干是什么呢?就是才华和本领,要不断地来养成自己的才干,充实自己的才干,使自己能够独挡一面,完成一定的工作或者事业,或者说要能够担当一定的使命,进一步地说要担当大任,那才是有真正的才华和本领。优化自身素质,就要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
讲到和谐自他关系,也有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感恩、分享、结缘,以感恩、分享、结缘的心态来和谐自他关系,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
感恩的心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要感恩就要懂得报四恩,我们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每个人都对我有恩,每一件事都对我有恩,这个世界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都对我们有恩。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我们这个地球突然缺了一块土地,从这边到那边穿透了,那么这个地球还会存在吗?那一定是火山爆发。大家也知道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大海啸,对全世界都造成了直接、间接的影响。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的稳定,不发生变异,才是我们生存的有利条件;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变异,就会影响全人类。如果说有一棵树无缘无故地死掉,我们就要警惕,大自然将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每一个物体都能稳定有序地存在生长,每一个植物、每一个动物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生存,才会有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恩德广大,归类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就是父母的恩,第二就是众生的恩,第三就是国家的恩,第四就是三宝的恩,我们要知道从这四个方面来回报所有对我们有恩德的人和事。
第一要报父母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们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了母亲或父亲的人,知道养活一个孩子不容易,那真是千辛万苦,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人们小时候的事情都忘掉,但是作为父母回忆养活孩子的艰难,那是历历在目,从怀胎十月到出生,特别是母亲,要养活一个孩子,不知费尽多少的心血,付出了多少的辛苦。我要感恩在座的所有的母亲,因为我就是一个没有能够回报父母恩德的人,在一岁半就离开了父母,父母的养老送终我都不在场,是一个对父母欠恩的人,不能说是负恩,至少是欠恩。为什么没有负恩?因为我总是在怀念父母的恩德,只是当了和尚不能回报,是欠恩。不管父母怎么样的贫穷,不管父母在我幼小的时候怎样对待我,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实。我是这样,我们在座的不管哪一位都是这样。所以父母的恩是“恩重山丘”,比山高比海深,恩大于天,做皇帝的也好,做乞丐的也好,都是父母所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感恩父母。
第二要报众生恩。众生包括一切的生命在内,不仅仅是人类,所有的生命都是众生,众生的生命共存共融,才有人类世界,如果众生的生命不能共存共融,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报纸电台天天在呼吁,要保持生态平衡,要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不平衡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生态不平衡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的自私造成的。人类很自私,什么好吃的都拿来吃,什么东西好挣钱就无限度地索取,只顾今天,不管明天。天地万物的生存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无尽的宝藏,使人类的生存有序地延续下来。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很短视,看不到这个问题,一切满足于我们现在的享受,满足我们当下的发财,满足我们当下的快乐,所以就过分地开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得太多,整个地球不管是矿物、生物,还是植物,都一天一天地在枯竭。过去我们爱说一句笑话,说一个人懒,只有吃空气喝水!那个时候说空气总是有的,不需要劳动就能呼吸空气,就有水喝。我们今天就可以感受到,想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再过若干年都是不可能的,你想饮用到清洁的水已是不可能。我们北方绝大部分的河流不是枯竭就是污染,哪里有蓝天?哪里有白云?哪里有青山?哪里有绿水?我听到一个小学生和老师辩论,老师讲:天是青的,云是白的。那个小学生说:不对,天是灰的,云是黑的。这是个笑话,但是反映了某些地区的现实,比如有些城市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天是灰的,水是臭的,这是因为人类太不珍惜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我们要知道报众生恩,一切的有情、无情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都是我们的大恩人,没有一切有情、无情的成就,我们个体的生命是绝对不可能生存的。大家想想看不是有票子、有房子就能生活?一定是有这个任丘市、有河北、有中国、有地球你才能生存,没有了这些,有再多的票子、再好的房子也没有用。佛教讲“一切万法众缘所生”,我们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对万事万物,不要破坏它,要珍惜,要感恩,一棵草、一块砖、一粒沙、一寸土,我们都要感恩,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生存。当然展开来讲十天半月也讲不完,你们可以就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地想下去,怎么想怎么有道理,怎么想都会感到自己不对,想到自己不懂得报恩。
第三要报国家恩。没有国家就没有公民,就没有我们自己。所谓国家,包括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它不是空洞的。国家包括我们的领土、人民、政府、军队、警察、法院..没有这一切就没有我们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老百姓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对国家和政府埋怨,什么物价涨了工资不涨等等许多事。当然我们国家十三亿人口,国家领导人也很不好做,每个人都满意不大可能,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一个人都照顾到,我们要感恩国家。我是一个七十三岁的人,在座的也还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我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旧社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那些年轻人会说:你们讲来讲去就讲这个,今天是什么时代?不能这样说。新中国五十多年走过来不容易,要担多大的风险,担子有多重,有多少的艰险!过去谁家要是有一双胶鞋,有一个热水瓶,那简直是不得了。七、八十岁的人回忆起来,好像还在昨天一样。年轻人会说哪有这样的事?确实有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要感国家恩,国家对我们每个人的恩惠说不完、道不尽。
第四要报三宝恩。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为什么要报三宝恩?世间的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成就了我们世间的生命、世间的事业,三宝成就了我们出世间的法身慧命。三宝告诉我们,除了生存在这个世间,人生还有更高的目标,还要觉悟这个世间,还要了解更高层次的生命需求,那就是生命的解脱。生命不仅仅是要生存,还要解脱,生命不解脱,永远在轮回,永远在痛苦中煎熬。三宝给我们指出了解脱的方向,生命的终极关怀,指明了我们人生最高尚的追求,要返本还源,回到精神的家园。明天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释迦牟尼出家前身为王太子,感觉到生命的危脆,生命的痛苦,放弃王位要求解脱,自己解脱了以后,指明一切众生都在迷惑当中,大家本有的佛性不能显现出来,一旦把覆盖在佛性上面的无明、烦恼扫除干净,我们就能显现出生命本有的光辉,本有的觉悟,本有的功德。所以我们要感恩三宝,指明了生命解脱的方向。
和谐自他关系首先要知道感恩,感恩就要报四恩,和谐自他关系还要有分享的心。我们往往知道独享而不愿分享,怎么来分享?就要修四摄法,这是四种搞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四种营造人生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方法。四摄法是学菩萨道、修菩萨行的人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入佛道,令其开悟成佛的四种方法,又称四种把握法。实际上就是四种增强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方法。
第一布施摄。一提到布施大家就以为是要从口袋里掏钱,其实掏钱的布施最容易,不掏钱的布施最难。布施分四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同喜施。你们看看这四种布施,是掏钱的布施更容易,还是不掏钱的布施更容易?我觉得不掏钱的布施更难。让你拿五元钱出来你很容易做到,但是叫你把安全布施给人家就为难了。把安全布施给人家,在危急的关头使别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就是无畏布施。叫你拿一百元钱,对于每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叫你把喜悦让大家分享就有点困难。往往有喜悦要独享,不能分享。拥有的知识无偿地把布施出来,你觉得那不行。十年寒窗多辛苦,那一定要有报酬。现在布施知识要论小时,课时费少则八十元,多则几百元、上千元都有。知识的布施就是法施。
除了财施、法施、无畏施,第四种是同喜施。同喜的布施是落实分享理念的最好办法。同喜施一分钱不要花,但是最不容易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李四和张三原来就有些意见,听说张三要涨工资、得奖金、中了六合- 彩,要得几十上百万,李四听了这个消息就不高兴,就会忌妒。可见同喜的布施往往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给自己做了一堵墙与外界隔开。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女儿,这是我的媳妇,这是我的孙子,这是我的老伴..以什么心态对儿子,以什么心态对女儿,以什么心态对媳妇,以什么心态对老伴,又以什么心态对孙子,都是分别对待,这就是壁垒。对待女儿的心肯定比对媳妇的心好,为什么?是自己生的,是自己养的。实际上我们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父母、互为子女,我们一定要把当下个体的生命放在无限的时空当中来观察。将生命局限在有限的时空环境里面,就会有种种的障碍。只有把生命要放在无限的时空当中去思考,我们才会生起分享的心,我们才会认真地修四摄法,同所有的生命结缘,实现生命共融。
结缘要结四种缘。缘是无尽的,可以把它归类为四个方面。四恩、四摄佛经上都有根据,这四缘是我总结的。结哪四缘呢?就是要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有人缘就能有善缘,有善缘就有法缘,有法缘就有佛缘,这四缘虽有层次的高低,但是一个缘字包括了一切,相逢都是有缘人。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么多人,有的是来结人缘的,有的是来结善缘的,有的是来结法缘、结佛缘的,不管是结哪个层次的缘,都是有缘。
我们能够以结缘的心,面对所有的人,以分享的心面对所有的人,以感恩的心面对所有的人,自他关系就一定能够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仅包括家庭、社会、国家、种族、人类,还包括山河大地、情与无情,我们都要和谐相处,有一个方面不和谐,都是我们人类的悲哀,都是我们人类的灾难。
觉悟人生,就是要不断优化自身素质,要优化自身素质,就要做到六条,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奉献人生,就要落实在和谐自他关系上。要和谐自他关系就要做到感恩、分享、结缘三条。这三条六个字可以单独地用。用在一切方面,用在家庭,用在单位,用在社会。用在家庭可以使家庭和睦,用在单位可以搞好人际关系,用在社会就能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总的来说,觉悟人生就是要不断优化自身素质,要在做人、做事中,贯彻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的精神;奉献人生就是要不断和谐自他关系,要在处事接物中,落实感恩、分享、结缘的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我提倡的生活禅的根本宗旨。生活禅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以觉悟的心态面对人生,勤修戒、定、慧三学,以落实觉悟人生的宗旨;在修行中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过程中,落实感恩、分享、结缘的理念,息灭贪嗔痴,来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内容,所有古圣先贤讲说的道理也不外乎这两句话。所谓的觉悟,佛教叫智慧,有智慧才能觉悟人生;奉献,佛教的原话是慈悲,有慈悲才能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的意义,就是以觉悟的心态勤修戒、定、慧来直面人生;奉献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息灭贪、嗔、痴,贪心大的人,嗔心大的人,愚痴的人,叫他来奉献人生,他做不了。觉悟人生,就是要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精神来奉献人生。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落实觉悟人生,就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来改造自己。这句话讲了几十年了,实际上改造自己是一句非常好的话,非常有意义的话,每一个人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来到世间就是在改造自己。对于每天所面对的万事万物,所面对的各种繁杂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我们要不断调整心态,想种种办法去适应它。那就是在改造自己,改造自己的主观心态去适应外在的人和事。我们所改造的对象是什么呢?佛教把它归纳成三件事,用三个方法去改造三件事。三个方法就是戒、定、慧。所改造的对象是什么呢?贪、嗔、痴。我们不能适应外在的环境,不能适应外在的人和事,那是因为内心有障碍,使得智慧得不到开发,慈悲的精神得不到发扬,不能觉悟人生,不能奉献人生。改造就是要把我们内在的障碍排除、洗刷、改变,每时每刻以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心态来直面人生,改造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的精神,从释迦牟尼佛觉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要我们要“破”。破什么东西?破除无明。叫我们要“断”,断什么呢?断除烦恼。佛教讲两件事,一个是“断”,一个是“证”,加在一起就是“断惑证真”。整个修行的道路就是不断地断惑,不断地接触、接近真理。真就是真理,就是真实,就是原本的东西。整个学佛的过程就是一个断惑证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变自我的过程。如果我们学佛的人不想着这件事,只想到拿十块钱供养菩萨,希望我儿子考上研究生;拿十块钱供养菩萨,希望我什么病都不生;拿一盘水果供养菩萨,希望我多子多孙发大财。这还是没有改变我们的心态,还是受贪心的指使,贪心叫我们烧一根香,希望能得到多大的福报。那么供养布施有没有功德呢?肯定有功德,但是不能以索取的心态来供养,不能以少少的东西来索取多多的回报,以这样的心态来布施供养,不符合因果。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说春种一粒子,秋收万颗粮,比如说种一粒小米下去,收一穗小米确实很多,但是那一粒小米种下去到收获这一穗小米,这个中间有什么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很辛苦,从播种的那一刻开始就要精心地去管理它,要施肥,要松土,要浇水,管理得不好,颗粒无收,管理得好,确实种一收万。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呢?首先种子很重要。一定要选择有生长能力的种子,不能是发了霉的种子。选择种子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种福田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种子种在什么地方才能得到收获呢?一定是要种在能生长作物的土壤上,放在石板上,放在水泥路上,这颗种子放上一百年,它也不会发芽生根成长,一定要种在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上。有了种子,有了好的土壤,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收获,还要进行辛勤的管理。在座很多人是从事过农事生产的,知道一粒种子种下去到收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佛法同样如此。我们归依三宝,发起对佛法的信心,这是开始播种的过程;我们修布施,对三宝供养也是善因的培植。佛教讲修行的六度法门,布施是第一条,布施能淡化我们的贪心,因为贪心大的人要行布施很难。佛教讲修行的第一法就是要破除贪心,破除贪心从布施开始。但同时又强调,不要以求回报的心行布施,以求回报的心行布施,那只不过是把你的贪心改变一个形式。不求回报的布施还有没有功德呢?求回报功德小,不求回报功德大。为什么呢?你所求的回报不就是那么一点事吗?希望供点水果马上不发烧,如果你心态稍微调整一下,发烧的问题马上就解决了。供水果什么都不求,那是个什么心态?那种心态像大海、像宇宙一样,那种心态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就能克服各种障碍,消除各种业障,消除各种疾病。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情,有的人想做一点好事,有的老人在马路上过街的时候不敢走,这时也有人去扶一下,特别殷勤,希望别人留意他,最好是新闻记者能看到,采访报道一下。不过更多的人不是这样,做了好事不留名,那才是真正做好事。做好事不留名,说明这个人心态好,做好事就是做好事,没有别的用心,这种人很高尚,很了不起。人人尽管不知名,做多了总有人知道,还是有人表扬他,“这个人是好人,做好事从来不留名”。这个表扬是另一个性质,而且会真正得到社会舆论的重视。佛教讲布施要三轮体空。三轮就是三个方面:能施的人,受施的人和中间的所施的物。比如张三给李四送一个苹果,张三是能施,李四是所施,苹果就是中间物。张三给李四送这个苹果的时候,张三如果有很多要求:儿子能升学,我身上的病能好,这个苹果送给你,要能保证我这么多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那李四一定说,我不要你这个苹果,我也没有能力帮助你解决这些困难。三轮体空是什么呢?就说这个苹果送给你,我没有任何要求,不需要任何回报。这样就叫三轮体空。这种三轮体空的布施,它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你今天给李四送一个苹果,李四也许不会放在心里,过了若干岁月,也许李四会送你一筐苹果,他也不会有任何要求,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互助的关系。这也应该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种无形中的回报,虽然你不要求,但果报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行布施的时候,不求回报,就能消除我们的贪心。我们不以求回报的心来行布施,就叫无相布施,能够做到无相的布施,我们自然就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心态结缘有缘。缘有顺、逆之分,因有好、坏之别。种好因结顺缘,良性循环;种坏因结逆缘,恶性也循环。人生种种际遇,有好有坏,无非顺逆因缘造成。积德行善,人之本分,不可须臾忘怀。佛教讲的改造,讲的断惑证真,都是要在破除执著的基础上,来实现这些理念,没有执著的布施,那就是真正的觉悟,没有执著、没有追求、不求回报的奉献,那就是真正的奉献。觉悟人生也好,奉献人生也好,都要在不求回报,破除执著的前提下去落实。执著就是无明,执著就是烦恼,无明烦恼的表现就是贪、嗔、痴,我们真正能够不断地勤修戒、定、慧,就能不断地优化自身素质,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我们能够不断地息灭贪、嗔、痴,就能不断地和谐自他关系,也就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所以这两句话,包括着整个佛法的内涵,也包括世间法。要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要以这种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来立身处事,待人接物,直面人生。觉悟人生,要求不断地优化自身素质,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我在三年前讲过做人的六条标准,那是在柏林寺禅七期间讲的,也就是说要优化自身素质,要做到六个方面才能够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第一、要明因果。正信要信因果,优化自身素质必需明白因果。明白了因果,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道做一切事情要考虑后果,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胡作非为,必定会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做一个好的佛弟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负面的东西,究其原因,都是在不明世间、出世间因果的前提下,走了弯路,走了错路,走了犯罪犯法的路。我们有许多小朋友,在街上捡了五毛钱,他会觉得这五毛钱不能揣到自己口袋里,应该给家长或者给老师,这是天性的体现,是人的至善的天性的体现。如果我们大人或者父母、老师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这种善的天性,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得到非常好的成长。可能有个别家长或者老师,他不从善的天性方面来理解孩子的举动,他会说你怎么这么傻,捡了五毛钱不买个冰棍吃还给老师。经过这种熏陶,就有可能把这种善的天性泯灭掉,就会助长他的贪心,原来捡到钱还给人家或交给老师是一种傻,一下子就把人间的善恶是非颠倒了。从这种小事,慢慢地把孩子的心态转变了。很可怕!每位家长都要为孩子的正常成长多做正面的教育。要树立社会的淳风美德必须从关心孩子的正常成长做起。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社会新闻,说父子两个坐公共汽车,父亲疼儿子,有座位要让儿子坐,如果说三十多岁的父亲和十来岁的小孩,父亲可以让给儿子坐。可这小孩很有意思,看见有老人上车了,就马上站起来要把座位让给老人坐。但他父亲把他往下一按,“你就坐在这儿不要让”。报纸报道这个新闻当然是鼓励孩子们尊敬老人,也是对这个父亲的批判。这当中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子女过分溺爱,十来岁的孩子在车上不坐也没关系,给老人让座是一件好事,父亲的这种举动不但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也在公众之前把他自己负面的心态暴露无遗。我想类似的事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生,也不是有意的,只是出自本能,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傻,吃了亏。我总是劝那些年轻的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多吃点苦,让孩子养成克服困难的毅力,养成应付各种困难环境的能力,父母也不能陪孩子过一辈子,孩子长到三十岁、六十岁了,父母到哪儿去了?一定要让小孩子把那种纯真的心性保持发扬。“人之初、性本善”,要让他发扬那些善的方面;“性相近、习相远”,只有时时培养善性,恶习才会远离;“苟不教、性乃迁”,做父母的不能从正面引导孩子,孩子的善性就慢慢泯灭了。所以要明白因果,要让孩子懂得种善因、结善缘,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懂得起心动念做一切事情都要考虑后果,都要考虑有责任。第二、要讲良心。良心二字在今天提得很少。一个人要有素质,良心是保证。这良心二字,在今天是哪些人在讲呢?今天在座的中老年人占多数,年轻人占少数,只有那些受到子女虐待的老人会讲,“我养的那个畜生不讲良心”。我也经常听到老人这样埋怨自己的子女,尽管那些虐待老人的人很少,但这是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还存在。我也听到老人讲自己儿子媳妇好,媳妇就象自己的女儿一样,也听到老人讲子女不讲良心,而且为数不少。我希望信佛的人,首先对做父母的来说,要从自己开始做一个好榜样,知道爱护自己的子女,在孩子身上尽职尽责,对待媳妇和对待儿子、女儿一样的心,孩子们没有挑剔,这样就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还要教育好下一代来尊敬老人。社会上有许多好笑的例子。一家祖孙三代,往往是孙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好,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孙子要亲近爷爷奶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阻碍。我听到好几个人讲,孙子跑到爷爷奶奶那儿去了,吃了、喝了,拿几个钱回去买糖吃,孩子父母知道了,脱掉衣服,露出屁股打一顿。这样做不应该,因为年轻的父母也会变成年老的父母,如果儿女长大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自己又会怎么样?我们要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乡下讲“堂屋椅子轮流坐,媳妇也会做婆婆”,你那样来教育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娶了媳妇怎么样对你呢?不要伤害幼小的心灵,应该好好地培养,培养人的良知良能。良心是什么呢?就是人类本能的善的一面,没有受到污染的一面,天性善良的一面,那就是良心。良心是不需要人教的,是本来具足的,就像我们具足佛性一样,每个人都具足良心,不需要培养。人之所为人,是因为具有良心,良心不是学习,不是培养,是发现,是把本能的东西显露出来。有良心就有素质。第三、要守道德。道德就是人类交流、沟通、生活的准则,道德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能和谐,是因为遵守了一些基本的准则。道,是内在的,德,从道表现出来。所谓德行,是以道为基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德行。功德,是做好事,能形之于言行的美好的行为,就是德。所谓有德政,有仁政,也有苛政,从老百姓来说,总是希望政府施德政,施仁政。现在共 产 党的主张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人”,那就是德政,就是仁政,现在讲的惠农政策,权为民所用,这就是德政和仁政的表现。道德的范畴很广泛,我们国家有一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的道德。还有最重要一条就是个人品德,这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没有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是空谈。儒家讲道德是四个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讲道德从每个人自己做起,守五戒、行十善,那都是道德的准则。道德要从每个人自己做起,自身完善了,自然就能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团体生活当中体现出来。所以要守道德,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道德是可以培养的,在良心的基础上培养道德。上面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这三条,都是个人内在的修养,是修养的基础,是高素质的基础。第四、要立志向。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也要有远大的志向。佛教讲志向就是发愿,要有大愿大力。佛教的愿有很多种,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愿就是志向,我们平常念诵的四弘誓愿,这是总愿,包括了世出世间的一切愿力,一切的志向,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可以在“四弘誓愿”当中去落实。“四弘誓愿”在座的各位都会念,每天至少要念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要救度一切的众生,可以说志存远大。这是利他方面,在自利方面“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要度一切众生,如果烦恼深重,心胸不开阔,智慧不具足,你怎么去度众生?所以要断烦恼,要把自己的烦恼逐步地断掉,才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断烦恼、度众生就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没有法门怎么度众生断烦恼?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用正法来要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有力量有能力来度众生断烦恼。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果。佛果无上,为什么是无上呢,众生无边也要度,烦恼无尽也要断,法门无量也要学,有这三件大事就够千生万劫去实践,前面的道路无尽、无边、无量,所以佛道是无上的。不管路途有多遥远,我要去践履;不管成佛这座珠穆朗玛峰有多高,我也要攀登,所以说“佛道无上誓愿成”。珠穆朗玛峰很多凡人登上去了,但是成佛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要难千万倍。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我们的烦恼断不了。如果你要顿断烦恼,你就一步到达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六祖在五祖那儿只有八个月的时间,最后他大彻大悟,一下子从一个砍柴人登上了成佛的顶峰,那就是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要立志向,就是要发大愿,以这四弘誓愿作为我们学佛的目标,求道成道的目标,我们就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勇攀高峰。第五、要养识见。一个高素质的人,一定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一定是心胸宽广,立志高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看大方向、大目标,不会计较于生活中的琐事,那就是有识有见。识者识鉴,见者见解,一个人知识渊博,见解明彻,他办一切事情会稳当,不会轻易地说一句话,不会轻易地有所许诺,承诺一件事一定是有把握,能够兑现,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公众的评论。识见尽管很抽象,但是它对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做大事的人,他会临危不惧,临阵不慌,胸有成竹,那就是一种有识见的表现。我们看到许多的高僧大德,许多的高级知识份子,在面临许多尴尬局面的情况之下,都巍巍不动。在五十年代有一个“肃 反”运动,如果谁是反 革命份子,那简直就是判了死刑。当时有一位在北京某佛学研究机构学习同参,解放前他曾经做过“三青团”的团员,“肃反”的时候查出他的这个问题,公安机关开车来抓他。面对那种场面,他不惊不慌,从容不迫。给他带手铐,他说:“不慌!”走到佛前礼佛三拜,然后面无惧色地说:“我们现在可以走了。”那可不是演电影,那是真实场面,电影是假的,可那是一场真戏。那就是有修养、有识见,有胆有识,尽管他参加过那个组织,但他觉得问心无愧,没有做对不起人民的事,这是他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政府信任,他相信他的问题总会水落石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以他不惊不慌。逮捕以后经过两年劳动改造,不但查出他没有问题,安全部门又选中他做佛教“内线”。当然做佛教的内线,他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和信仰,做出对佛教界不利的事。这位老同参具有的那种应变能力,绝对不是故作镇静装得出来的。在“文化大 革命”当中,全国右派的头头叫章伯钧,是“民盟”的主席。“文革”中红卫兵经常拉他来“斗”,章老站在台上总是眼观鼻、鼻观心,巍巍不动,好像深入禅定一样。斗完以后,那些陪斗的人偷偷地问他,你在台上不惊不慌,稳如泰山,你在想什么?他说:“什么也没想,我在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嘛。”他学的佛法在那个时候用得上。“行深般若般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一般的人用不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就是有识见的表现。我们如果每时每刻都有觉照,你在任何时候都会不惊不慌。老头找你吵,找你闹,对你有误会,家里日子不好过,又拿了多少钱到佛堂去了?你都不惊不慌。这两个例子,一个从僧人身上表现出来,一个从民主党派大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来,这说明他们学佛法有受用,佛法的受用在这些方面就能体现出来,我们平常一般的人,有没有这种定力呢?我想很难做到。第六、要充才干。才就是才华,干就是本领。一个有素质的人就是要不断地来充实自己的才干。你没有才干,不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又怎么能够为社会服务?怎么样来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你要奉献人生,一定要有才干,没有才干,那就尽是在说空话。才干是什么呢?就是才华和本领,要不断地来养成自己的才干,充实自己的才干,使自己能够独挡一面,完成一定的工作或者事业,或者说要能够担当一定的使命,进一步地说要担当大任,那才是有真正的才华和本领。优化自身素质,就要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讲到和谐自他关系,也有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感恩、分享、结缘,以感恩、分享、结缘的心态来和谐自他关系,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感恩的心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要感恩就要懂得报四恩,我们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每个人都对我有恩,每一件事都对我有恩,这个世界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都对我们有恩。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我们这个地球突然缺了一块土地,从这边到那边穿透了,那么这个地球还会存在吗?那一定是火山爆发。大家也知道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大海啸,对全世界都造成了直接、间接的影响。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的稳定,不发生变异,才是我们生存的有利条件;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变异,就会影响全人类。如果说有一棵树无缘无故地死掉,我们就要警惕,大自然将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每一个物体都能稳定有序地存在生长,每一个植物、每一个动物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生存,才会有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恩德广大,归类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就是父母的恩,第二就是众生的恩,第三就是国家的恩,第四就是三宝的恩,我们要知道从这四个方面来回报所有对我们有恩德的人和事。第一要报父母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们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了母亲或父亲的人,知道养活一个孩子不容易,那真是千辛万苦,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人们小时候的事情都忘掉,但是作为父母回忆养活孩子的艰难,那是历历在目,从怀胎十月到出生,特别是母亲,要养活一个孩子,不知费尽多少的心血,付出了多少的辛苦。我要感恩在座的所有的母亲,因为我就是一个没有能够回报父母恩德的人,在一岁半就离开了父母,父母的养老送终我都不在场,是一个对父母欠恩的人,不能说是负恩,至少是欠恩。为什么没有负恩?因为我总是在怀念父母的恩德,只是当了和尚不能回报,是欠恩。不管父母怎么样的贫穷,不管父母在我幼小的时候怎样对待我,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实。我是这样,我们在座的不管哪一位都是这样。所以父母的恩是“恩重山丘”,比山高比海深,恩大于天,做皇帝的也好,做乞丐的也好,都是父母所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感恩父母。第二要报众生恩。众生包括一切的生命在内,不仅仅是人类,所有的生命都是众生,众生的生命共存共融,才有人类世界,如果众生的生命不能共存共融,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报纸电台天天在呼吁,要保持生态平衡,要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不平衡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生态不平衡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的自私造成的。人类很自私,什么好吃的都拿来吃,什么东西好挣钱就无限度地索取,只顾今天,不管明天。天地万物的生存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无尽的宝藏,使人类的生存有序地延续下来。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很短视,看不到这个问题,一切满足于我们现在的享受,满足我们当下的发财,满足我们当下的快乐,所以就过分地开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得太多,整个地球不管是矿物、生物,还是植物,都一天一天地在枯竭。过去我们爱说一句笑话,说一个人懒,只有吃空气喝水!那个时候说空气总是有的,不需要劳动就能呼吸空气,就有水喝。我们今天就可以感受到,想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再过若干年都是不可能的,你想饮用到清洁的水已是不可能。我们北方绝大部分的河流不是枯竭就是污染,哪里有蓝天?哪里有白云?哪里有青山?哪里有绿水?我听到一个小学生和老师辩论,老师讲:天是青的,云是白的。那个小学生说:不对,天是灰的,云是黑的。这是个笑话,但是反映了某些地区的现实,比如有些城市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天是灰的,水是臭的,这是因为人类太不珍惜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要知道报众生恩,一切的有情、无情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都是我们的大恩人,没有一切有情、无情的成就,我们个体的生命是绝对不可能生存的。大家想想看不是有票子、有房子就能生活?一定是有这个任丘市、有河北、有中国、有地球你才能生存,没有了这些,有再多的票子、再好的房子也没有用。佛教讲“一切万法众缘所生”,我们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对万事万物,不要破坏它,要珍惜,要感恩,一棵草、一块砖、一粒沙、一寸土,我们都要感恩,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生存。当然展开来讲十天半月也讲不完,你们可以就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地想下去,怎么想怎么有道理,怎么想都会感到自己不对,想到自己不懂得报恩。第三要报国家恩。没有国家就没有公民,就没有我们自己。所谓国家,包括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它不是空洞的。国家包括我们的领土、人民、政府、军队、警察、法院..没有这一切就没有我们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老百姓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对国家和政府埋怨,什么物价涨了工资不涨等等许多事。当然我们国家十三亿人口,国家领导人也很不好做,每个人都满意不大可能,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一个人都照顾到,我们要感恩国家。我是一个七十三岁的人,在座的也还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我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旧社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那些年轻人会说:你们讲来讲去就讲这个,今天是什么时代?不能这样说。新中国五十多年走过来不容易,要担多大的风险,担子有多重,有多少的艰险!过去谁家要是有一双胶鞋,有一个热水瓶,那简直是不得了。七、八十岁的人回忆起来,好像还在昨天一样。年轻人会说哪有这样的事?确实有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要感国家恩,国家对我们每个人的恩惠说不完、道不尽。第四要报三宝恩。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为什么要报三宝恩?世间的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成就了我们世间的生命、世间的事业,三宝成就了我们出世间的法身慧命。三宝告诉我们,除了生存在这个世间,人生还有更高的目标,还要觉悟这个世间,还要了解更高层次的生命需求,那就是生命的解脱。生命不仅仅是要生存,还要解脱,生命不解脱,永远在轮回,永远在痛苦中煎熬。三宝给我们指出了解脱的方向,生命的终极关怀,指明了我们人生最高尚的追求,要返本还源,回到精神的家园。明天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释迦牟尼出家前身为王太子,感觉到生命的危脆,生命的痛苦,放弃王位要求解脱,自己解脱了以后,指明一切众生都在迷惑当中,大家本有的佛性不能显现出来,一旦把覆盖在佛性上面的无明、烦恼扫除干净,我们就能显现出生命本有的光辉,本有的觉悟,本有的功德。所以我们要感恩三宝,指明了生命解脱的方向。和谐自他关系首先要知道感恩,感恩就要报四恩,和谐自他关系还要有分享的心。我们往往知道独享而不愿分享,怎么来分享?就要修四摄法,这是四种搞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四种营造人生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方法。四摄法是学菩萨道、修菩萨行的人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入佛道,令其开悟成佛的四种方法,又称四种把握法。实际上就是四种增强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方法。第一布施摄。一提到布施大家就以为是要从口袋里掏钱,其实掏钱的布施最容易,不掏钱的布施最难。布施分四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同喜施。你们看看这四种布施,是掏钱的布施更容易,还是不掏钱的布施更容易?我觉得不掏钱的布施更难。让你拿五元钱出来你很容易做到,但是叫你把安全布施给人家就为难了。把安全布施给人家,在危急的关头使别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就是无畏布施。叫你拿一百元钱,对于每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叫你把喜悦让大家分享就有点困难。往往有喜悦要独享,不能分享。拥有的知识无偿地把布施出来,你觉得那不行。十年寒窗多辛苦,那一定要有报酬。现在布施知识要论小时,课时费少则八十元,多则几百元、上千元都有。知识的布施就是法施。除了财施、法施、无畏施,第四种是同喜施。同喜的布施是落实分享理念的最好办法。同喜施一分钱不要花,但是最不容易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李四和张三原来就有些意见,听说张三要涨工资、得奖金、中了六合- 彩,要得几十上百万,李四听了这个消息就不高兴,就会忌妒。可见同喜的布施往往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给自己做了一堵墙与外界隔开。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女儿,这是我的媳妇,这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