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针对十方无量根机的众生而发的,里面有摄凡夫众生的愿,也有摄他方世界菩萨的愿。而摄受众生往生的愿,便集中在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中。对这三愿,自古迄今,有种种不同的界说。盲人摸象,虽不及大象全体,或能触及某局部,然亦不必以偏概全。总而言之,往生的先决前提是信愿,乃《观经》中所述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内涵亦是贯摄于此三愿,即十八愿表述为“至心信乐欲生”,十九愿表述为“至心发愿欲生”,二十愿表述为“至心回向欲生”,此乃三愿之共同点。
然就三愿之不同点来看,在信愿行的侧重面上各有不同。
十八愿侧重于信愿感通,单刀直入,从信愿核心点建立,一念净信即得往生,在行持上,只提“乃至十念”(当然尽形寿念佛,多多益善亦佳)。十九愿侧重于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含摄宗门教下各大修行人,如生前住持法道,弘扬佛法,殁后径登安养者。二十愿侧重于念佛的功夫,矻矻修行,亦不舍通途教门,然亦以此功德回向,期冀增上品位。
这三个侧重点也涵摄十方众生。三种根机的众生,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时,悉皆细心地照顾到了,悉皆平等普摄三类众生安隐生到净土。可以说,三愿乃对机的差异,亦不必强分优劣。作为净业行人,在往生净土条件上,抓住十八愿的信愿核心,在日常的修为上,取法十九、二十愿的内蕴,可不众美毕具了吗?
问: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针对十方无量根机的众生而发的,里面有摄凡夫众生的愿,也有摄他方世界菩萨的愿。而摄受众生往生的愿,便集中在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中。对这三愿,自古迄今,有种种不同的界说。盲人摸象,虽不及大象全体,或能触及某局部,然亦不必以偏概全。总而言之,往生的先决前提是信愿,乃《观经》中所述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内涵亦是贯摄于此三愿,即十八愿表述为“至心信乐欲生”,十九愿表述为“至心发愿欲生”,二十愿表述为“至心回向欲生”,此乃三愿之共同点。然就三愿之不同点来看,在信愿行的侧重面上各有不同。十八愿侧重于信愿感通,单刀直入,从信愿核心点建立,一念净信即得往生,在行持上,只提“乃至十念”(当然尽形寿念佛,多多益善亦佳)。十九愿侧重于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含摄宗门教下各大修行人,如生前住持法道,弘扬佛法,殁后径登安养者。二十愿侧重于念佛的功夫,矻矻修行,亦不舍通途教门,然亦以此功德回向,期冀增上品位。这三个侧重点也涵摄十方众生。三种根机的众生,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时,悉皆细心地照顾到了,悉皆平等普摄三类众生安隐生到净土。可以说,三愿乃对机的差异,亦不必强分优劣。作为净业行人,在往生净土条件上,抓住十八愿的信愿核心,在日常的修为上,取法十九、二十愿的内蕴,可不众美毕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