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佛教知识 >> 学佛者对爱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学佛者对爱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前几天,一个女同学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际。她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妇感情还算不错。但是自从与公婆住到一起后,她感到丈夫、公婆和儿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仿佛水乳交融,而自己却融不进去,像一个孤单的外人。在她与公婆产生矛盾的时候,丈夫由于左右为难而呈现出一种“不作为”的状态,令她非常失望;加上结婚已久,婚姻生活本来就很平淡,于是她就寄情于爱情小说,从中寻求安慰。这个时候,一位已婚男士出现了,他向她倾诉自己婚姻的苦恼,二人“同病相怜”,很快堕入爱河。女的如飞娥一样,扑向一段新的、所谓的“美好”感情。不久,在女方的强烈要求下,女人的丈夫与她离婚了;而后,那个已婚男人也离婚了。

如果事情就到此为止,那也没什么。只是,女人在领导和同事的舆论压力下身心交瘁,春节前想到男方那里去休养几天,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男方却告诉她,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婚礼正在紧张的筹办过程中--可是新娘不是她。女人立刻懵了,她简直不能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她已经离了婚,而且怀了男人的孩子,可是现在他居然要跟别人结婚?!男人痛哭流涕,说自己是爱她的,跟别人结婚是非自愿的,男人故作犹豫不决。离男人的婚礼只有三天的时候,她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该怎么办。听了他的讲述,我太息不已。想当年那个年轻纯洁的女孩子,如今受到了这样的身心重创,不禁深为惋惜。不学佛的人,除了告诉她认清形势、不要再对那个男人抱有幻想、好好调养自己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了。

但是这件事却勾起了我的思考。佛教徒也是人,也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一样不得不面对各种婚恋问题和家庭问题。据我的耳闻目睹,遇到婚变和其它的家庭变故的时候,居士们处理成功的少,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拨的多,尤其是女居士。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态、水平和表现,与没有学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从佛法的角度,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树立起正见;其次是没有把佛法真正地应用于生活实践。

那么什么是爱情?自己总结了一个定义:爱情,就是恋爱双方对对方我执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凡夫都是有我执的,一般的小人物,又不是古代的皇上,随时有人观察你的脸色、等着满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众生而已,那么这个时候,由于业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个人来,他(她)格外地欣赏你、在乎你,盛赞你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如鹤立鸡群,如明月处星;你的容貌多么美丽,你的心地多么善良,你的性情多么温柔;你多么有才情,多么能干,多么优秀,等等等等,千好万好,数之不足--总之,在此时,万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因缘不偶,作为凡夫,你的“我执”便被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种分外的愉悦。于是你怀着一种类似于被伯乐发现了千里马的心情,投桃报李,对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发掘,彼此欣赏,遂成其姻好。

读罢上述过程,你看出来了吗?除了前世的业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况下,双方总是有一个人先爱上另一个人,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我执;对方受到感动,又反过来去满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执。对于追求者来说,他的投入是要求回报的,也就是说,我先满足了你的我执,之后你也要满足我的我执。如果不满足会怎么样呢?他(她)就会痛苦不堪,甚至因爱生恨;而对于被追求者来说,则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你令我的我执感到愉悦。实质上被追求者爱的是什么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执得到充分满足时候的陶醉感觉,就是爱情的感觉。由此可见,爱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处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的我执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两个人我执的一种游戏。

爱情有三个特点:

第一,“如露亦如电”——爱情是短暂而无常的。既然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那么爱情作为有为法的一种,又岂能独免?除非爱情是无为法,而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必追求佛法了,只需去追求爱情就好了;我们也不必学佛了,只要去学习那些痴男怨女就好了。推论到此,作为佛弟子的你,岂不觉悟得可笑?

第二,如“梦、幻、泡、影”——爱情是空幻的。

第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爱情是因缘法,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生有灭的。

爱情既然有上述三种特性,那么,爱情是不是压根儿都不曾存在的一件事情、是我们的幻觉呢?也不是。当初那个人说“爱你一万年”、“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时候,他(她)是真的;现在他(她)变了,爱上另外一个人,这也是真的。这恰好说明了爱情的无常和生灭变迁,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所以,婚姻的相处之道就在于“损”。损什么?损我执。“为道日损”,损的是什么?也是我执,看谁总是在“要”、谁在“舍”罢了。譬如最常见的婆媳相处问题,都是因为婆婆想,“那是我儿子,他是我的”;而儿媳则想,“那是我老公,他是我的”。于是婆媳二人互不相让,矛盾日益增多,如果婆婆能想,“他不但是我的儿子,还是别人的老公,最多有百分之五十是我的”,而儿媳也想,“他不但是我的老公,还是别人的儿子,最多有百分之五十是我的”,会怎么样呢?婆媳的矛盾必定会少很多。话又说回来,那个男人,他真的是某一个人的吗?不,他谁的都不是,他只属于他自己,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属于--因为凡夫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念。又或者说,他同时属于很多人,有很多角色:老公、儿子、父亲、朋友、同事、公民等等,他有太多的身份,他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女人之所以会产生“他是我的”的念头,不过是因为我执而导致的“我所”罢了,其实是一个错觉。

总而言之,在家庭生活中,相处的诀窍也是“损”字,以损为主,损已利人。凡发生一切事情,都用修行的原则来处理,这样,家庭也就变成了道场,亲眷属也就变成了法眷属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成员与我们有善缘,也有一些是披着亲人的外衣、报仇讨债来的,这个时候难度就大了。不过不管善缘也罢、恶缘也罢,只要我们死死抱定修行的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譬如古时候的舜,他的后母和弟弟多次加害于他,欲置他于死地,而他只一味抱定“孝悌”的心,从不报复,也毫无怨言,真是堪称圣人,所以最终尧才会选定他作继承人,他是真有国君之德啊。只要我们有真修行的心,象舜一样坚定,那么我们一定能透过一切境界,从而取得今生的修行胜利,《优婆塞戒经》中说,菩萨有二种,一种出家,一种在家,而在家菩萨修行尢难。何以故?“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多年的艰难探索中,我总结三句话,愿与在家菩萨们共勉:“心是道场,家是寺庙,生活是大禅师”,落实了这三句话,我们就能随时、随地、随事、随人修行了,就能“立处皆真”,不负此生。

前几天,一个女同学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际。她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妇感情还算不错。但是自从与公婆住到一起后,她感到丈夫、公婆和儿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仿佛水乳交融,而自己却融不进去,像一个孤单的外人。在她与公婆产生矛盾的时候,丈夫由于左右为难而呈现出一种“不作为”的状态,令她非常失望;加上结婚已久,婚姻生活本来就很平淡,于是她就寄情于爱情小说,从中寻求安慰。这个时候,一位已婚男士出现了,他向她倾诉自己婚姻的苦恼,二人“同病相怜”,很快堕入爱河。女的如飞娥一样,扑向一段新的、所谓的“美好”感情。不久,在女方的强烈要求下,女人的丈夫与她离婚了;而后,那个已婚男人也离婚了。如果事情就到此为止,那也没什么。只是,女人在领导和同事的舆论压力下身心交瘁,春节前想到男方那里去休养几天,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男方却告诉她,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婚礼正在紧张的筹办过程中--可是新娘不是她。女人立刻懵了,她简直不能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她已经离了婚,而且怀了男人的孩子,可是现在他居然要跟别人结婚?!男人痛哭流涕,说自己是爱她的,跟别人结婚是非自愿的,男人故作犹豫不决。离男人的婚礼只有三天的时候,她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该怎么办。听了他的讲述,我太息不已。想当年那个年轻纯洁的女孩子,如今受到了这样的身心重创,不禁深为惋惜。不学佛的人,除了告诉她认清形势、不要再对那个男人抱有幻想、好好调养自己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了。但是这件事却勾起了我的思考。佛教徒也是人,也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一样不得不面对各种婚恋问题和家庭问题。据我的耳闻目睹,遇到婚变和其它的家庭变故的时候,居士们处理成功的少,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拨的多,尤其是女居士。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态、水平和表现,与没有学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从佛法的角度,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树立起正见;其次是没有把佛法真正地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什么是爱情?自己总结了一个定义:爱情,就是恋爱双方对对方我执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凡夫都是有我执的,一般的小人物,又不是古代的皇上,随时有人观察你的脸色、等着满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众生而已,那么这个时候,由于业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个人来,他(她)格外地欣赏你、在乎你,盛赞你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如鹤立鸡群,如明月处星;你的容貌多么美丽,你的心地多么善良,你的性情多么温柔;你多么有才情,多么能干,多么优秀,等等等等,千好万好,数之不足--总之,在此时,万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因缘不偶,作为凡夫,你的“我执”便被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种分外的愉悦。于是你怀着一种类似于被伯乐发现了千里马的心情,投桃报李,对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发掘,彼此欣赏,遂成其姻好。读罢上述过程,你看出来了吗?除了前世的业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况下,双方总是有一个人先爱上另一个人,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我执;对方受到感动,又反过来去满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执。对于追求者来说,他的投入是要求回报的,也就是说,我先满足了你的我执,之后你也要满足我的我执。如果不满足会怎么样呢?他(她)就会痛苦不堪,甚至因爱生恨;而对于被追求者来说,则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你令我的我执感到愉悦。实质上被追求者爱的是什么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执得到充分满足时候的陶醉感觉,就是爱情的感觉。由此可见,爱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处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的我执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两个人我执的一种游戏。爱情有三个特点: 第一,“如露亦如电”——爱情是短暂而无常的。既然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那么爱情作为有为法的一种,又岂能独免?除非爱情是无为法,而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必追求佛法了,只需去追求爱情就好了;我们也不必学佛了,只要去学习那些痴男怨女就好了。推论到此,作为佛弟子的你,岂不觉悟得可笑?第二,如“梦、幻、泡、影”——爱情是空幻的。第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爱情是因缘法,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生有灭的。爱情既然有上述三种特性,那么,爱情是不是压根儿都不曾存在的一件事情、是我们的幻觉呢?也不是。当初那个人说“爱你一万年”、“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时候,他(她)是真的;现在他(她)变了,爱上另外一个人,这也是真的。这恰好说明了爱情的无常和生灭变迁,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所以,婚姻的相处之道就在于“损”。损什么?损我执。“为道日损”,损的是什么?也是我执,看谁总是在“要”、谁在“舍”罢了。譬如最常见的婆媳相处问题,都是因为婆婆想,“那是我儿子,他是我的”;而儿媳则想,“那是我老公,他是我的”。于是婆媳二人互不相让,矛盾日益增多,如果婆婆能想,“他不但是我的儿子,还是别人的老公,最多有百分之五十是我的”,而儿媳也想,“他不但是我的老公,还是别人的儿子,最多有百分之五十是我的”,会怎么样呢?婆媳的矛盾必定会少很多。话又说回来,那个男人,他真的是某一个人的吗?不,他谁的都不是,他只属于他自己,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属于--因为凡夫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念。又或者说,他同时属于很多人,有很多角色:老公、儿子、父亲、朋友、同事、公民等等,他有太多的身份,他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女人之所以会产生“他是我的”的念头,不过是因为我执而导致的“我所”罢了,其实是一个错觉。总而言之,在家庭生活中,相处的诀窍也是“损”字,以损为主,损已利人。凡发生一切事情,都用修行的原则来处理,这样,家庭也就变成了道场,亲眷属也就变成了法眷属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成员与我们有善缘,也有一些是披着亲人的外衣、报仇讨债来的,这个时候难度就大了。不过不管善缘也罢、恶缘也罢,只要我们死死抱定修行的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譬如古时候的舜,他的后母和弟弟多次加害于他,欲置他于死地,而他只一味抱定“孝悌”的心,从不报复,也毫无怨言,真是堪称圣人,所以最终尧才会选定他作继承人,他是真有国君之德啊。只要我们有真修行的心,象舜一样坚定,那么我们一定能透过一切境界,从而取得今生的修行胜利,《优婆塞戒经》中说,菩萨有二种,一种出家,一种在家,而在家菩萨修行尢难。何以故?“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多年的艰难探索中,我总结三句话,愿与在家菩萨们共勉:“心是道场,家是寺庙,生活是大禅师”,落实了这三句话,我们就能随时、随地、随事、随人修行了,就能“立处皆真”,不负此生。

Directory '/Data/TemplatesCompiled'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