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7 16:24:32
平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释义]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语出]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正音] 人;不能读作“yín”。
[辨形] 近;不能写作“进”。
[近义] 和蔼可亲
[用法] 多用于形容不摆架子;对人谦虚;易于亲近别人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和蔼可亲”、“和颜悦色”都可形容态度温和;不同在于:①“和蔼可亲”和~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亲近的意思;并多用于长辈;不用于小辈;“和颜悦色”没有使人容易接近的意思;也不限于长辈。②同样形容温和时;“和颜悦色”偏重于脸部表情;“和蔼可亲”和~偏重于态度作风或表示人的性格特点。
[例句] 周总理一向~;和蔼可亲。
[英译] be simple and easy to approach
[成语故事]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可是到了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为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相关] 不平则鸣 持平之论 打抱不平 粉饰太平 愤愤不平 风平浪静 歌舞升平 虎落平阳 不易之论 改弦易辙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来之不易 轻而易举 谈何容易 显而易见 移风易俗 不近人情 急功近利 近水楼台 近悦远来 近在眉睫 近在咫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舍近求远 矮人看戏 暗箭伤人 百年树人 傍人门户 悲天悯人 不得人心 不乏其人 不甘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