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万年历资讯 >生物监测的基本要求 生物监测发展现状
生物监测的基本要求 生物监测发展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02 13:42:53

导语:生物监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生物环境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等。野外调查是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而且通过观察和记录现场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生境特征,可以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下面就去看看生物监测发展现状吧!

生物监测的基本要求

与理化监测不同,生物监测有些特殊要求,明确与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对顺利开展工作是有益的。

1、样本容量要满足统计学要求。因受环境复杂性和生物适应多样性的影响,生物监测结果的变异幅度往往很大。要使监测结果准确可信,除监测样点设置和采样方法要科学、合理和具有代表性外,样本容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其监测结果原则上都需要进行统计学的检验。否则,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要定期、定点连续观测。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如生理节律,日、季节和年周期变化规律等。这就要求生物监测在方法上应实行定期的、定点的连续观测。每次监测最好都要保证有一定的重复。切不可以一次监测结果为依据对监测区的环境质量给出判定和评价。

3、综合分析。对监测结果要依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综合分析,就是通过对诸复杂的关系进行层层剥离,找出生态效应的内在机制及其必然性,以便对环境质量作出更准确的评价。综合分析过程既是对监测结果产生机理的解析,也是干扰后生态环境状况对生命系统作用途径和方式以及不同生物间影响程度的具体判定。

4、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生物监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监测人员需要有娴熟的生物分类与生态知识。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凡从事生物监测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专业考核,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术,掌握试验方法,熟悉有关环境法规、标准等技术文件。要以负责的态度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完整,确保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生物监测发展现状

生物监测工作是20世纪初在一些国家开展起来的。70年代以来,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成了活跃的研究领域。1977年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出版了《水和废水质量的生物监测会议论文集》,内容包括利用各类水生生物进行监测和生物测试技术,概括了这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同年非洲的尼日利亚科学技术学院用远距离电报记录甲壳动物的活动电位监测烃类、油类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室内试验也取得初步结果。

还有人提出了以鱼的呼吸和活动频度为指标的、设在厂内和河流中的自动监测系统。国外对于植物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已选出一批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性强的耐污植物。

中国近年来在环境污染调查中,也开展了生物监测工作,例如对北京官厅水库、湖北鸭儿湖、辽宁浑河等水体的生物监测,利用鱼血酶活力的变化反映水体污染,用底栖动物监测农药污染等,都取得一定成果。在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生物监测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污染状况,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生物监测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应着重开展发挥生物监测在污染源排放监测中的先导作用、建立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生物监测与理化监测的关系、制定生物监测指标的环境标准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