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臭氧,作为大气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守护者和挑战者的双重角色,可以说它既是地球的保护伞,过滤紫外线的有力盾牌,也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那么臭氧是地球“保护伞”还是人体“隐形破坏者”?臭氧是什么味道?下面就去了解了解吧!
臭氧是地球“保护伞”还是人体“隐形破坏者”
紫外线
夏秋季节,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天气时常伴随我们,当你撑开太阳伞抵挡紫外线时,远在平流层的臭氧也在努力地撑开巨大的“保护伞”保护着地球免受侵扰。然而,看上去天朗气清的天气,并不意味着空气质量良好,也有可能隐藏着我们看不见的“健康隐患”——臭氧污染。
“地球卫士”
距地面10千米—30千米高度的大气平流层内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其中20千米—25千米处臭氧浓度达到最高,称为臭氧层。臭氧主要由紫外线照射而产生,大气中的氧分子受短波紫外线照射会分解成原子状态,不稳定性极强,再与氧分子反应形成臭氧。由于比重较大,臭氧会逐渐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此过程中受长波紫外线照射后,再度还原为氧。因此,臭氧层中的氧气与臭氧保持了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臭氧就如同一把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除此之外,臭氧在灭菌、氧化、脱色和除味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例如,臭氧可以迅速氧化并破坏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从而起到清洁空气、净化水源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室内空气、饮用水、餐具的消毒除臭,都能见到臭氧的身影。
隐形的空气污染
然而,臭氧一旦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就会由“地球卫士”变成“健康隐患”,对地球环境造成伤害。
事实上,对流层的臭氧污染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导致。臭氧能让大气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使排放到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在空气中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污染。此外,臭氧超标往往发生在晴朗的天气,所以天气好并不意味着空气质量好。
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集中在日照充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的春末、秋初和夏季。从地域看,我国华南、华东地区在春秋季节易发生臭氧污染,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在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
日常生活中,如果呼吸到臭氧含量超标的空气会对公众健康产生威胁,以哮喘患者、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户外活动人士尤为明显。如果接触高浓度的臭氧气体,人体可能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起皱、记忆力衰退、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
面对臭氧污染,最好的防护便是在臭氧污染高发时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若外出,则需佩戴好口罩,眼睛或皮肤敏感人群可考虑佩戴护目镜或穿长袖衣服。公众可以通过空气质量发布App实时获取臭氧浓度,以做好应对。
臭氧是什么味道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气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这种气味通常被描述为类似鱼腥味,而且在浓度较高时,可能会变得类似于氯气的气味。由于臭氧的气味对人类嗅觉非常敏感,在低浓度(如0.02ppm)时就能被察觉,因此人们可以自行避免在高浓度臭氧环境中停留。
臭氧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其分子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在臭氧分子中,存在两个氧原子与第三个氧原子之间的氧氧键。根据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和键角数据,通常氧氧键被认为是非极性键。然而,由于臭氧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分布,尽管氧氧键是非极性的,整个臭氧分子却是极性的。这是因为臭氧分子的偶极矩不为零,约为0.53D。因此,虽然氧氧键是非极性的,臭氧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却是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