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一个人很幸运的话,只要说一句锦鲤体质就可以了,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大家都说鲤鱼可以给我们带来好运呢,这一说法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解答这些疑惑,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为什么相信鲤鱼会带来好运呢?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转发”鲤鱼
中国人对鱼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在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上就发现了许多鱼纹彩陶,形象丰富,有十多种,其中就有著名的“人面鱼纹图形”。
而鲤鱼(注意是“鲤鱼”而不是“锦鲤”)在鱼类中领袖群伦:《尔雅》把它放在鱼类之首,《本草纲目》把它列于 31 种鱼之冠。
春秋时期,鲤鱼已经被大量“转发”。
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馈赠物,鲤鱼是尊崇的象征。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就是因为鲁昭公在他儿子出生时送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以此为祥瑞,就给儿子取名“鲤”。 而且转发鲤鱼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有时献鱼者在赠鱼给某人时,为了让他更好地明白献鱼人的心意,往往会附带一幅手书放在其中。(是的,没错,还配有转发语)。慢慢地,这种做法成为风气,所以后人往往称书信为“鱼书”。
唐朝时以法律形式,将鲤鱼推崇为国鱼,是我国尊崇鲤鱼的极盛时期。因“鲤” 与唐王室和道祖老子“李”姓同音,唐朝推崇道教,神化李姓,对鲤鱼大力保护和尊崇。
除此之外,唐朝还推行鱼符,作为权势和身份的象征;而且“双鲤鱼”作为信使的形象,在唐诗中又衍化出了“双鲤”“双鱼”“鲤鱼”“素书”等众多和鱼有关的指代“书信”的意象。
很多地方至今都流转着鲤鱼崇拜的各种形式:
武夷山的五夫镇至今还有古老的龙鲤戏;
在福建周宁县浦源村有一条 “鲤鱼溪”,溪中鲤鱼成群,村民不能捕食,当鱼自然老死后,还要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仪式,敲锣打鼓设祭品, 将鱼烧后埋葬,每年的清明节,村人都要到鱼冢去祭祀;
而江西吉安的鲤鱼灯表演流传至今,在年节灯彩表演中备受欢迎,并在 08 年 被收录入国家文化非物质遗产名录。
鲤鱼不仅在风俗中备受宠爱,还被匠人们请到了各种艺术文创作品中。不少匠人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鲤鱼的形象,这些鲤鱼都具有一定的含义 : 如象征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的“鲤鱼跳龙门”,希望日子富裕红火的“年年有鱼”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往来于仙界的老司机
秦汉时期,出现了很多关于鲤鱼的传说,把鲤鱼进行神化,赋予了鲤鱼许多非凡本领。
他们认为鲤鱼有灵性,能通神,可达“两极”“两界”,人们可以乘着“鲤鱼专车”升天,成为神仙。
西汉黄老之书《列仙传》记载了五花八门的升天办法:有御风的,有涅磐的,有登山的,有乘鹤的,最常见的还是“骑鱼上天”。道士琴高、捕鱼人子英等都是骑着鲤鱼升天成仙的。
而“鲤鱼专车”在不载人的情况下就更厉害了,直接可以进化为“金龙专车”。
汉朝《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鲤鱼跃龙门”的传说。
魏晋时期,道教把鲤鱼定为圣物。而晋人王祥 “卧冰求鲤”的故事,又使鲤鱼同孝道发生了联系。在崇尚孝道的古代,这种传说往往会成为统治者要极力宣传的对象,所以鲤鱼与孝道也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锦鲤祈愿”与“日常迷信”
就这样,鲤鱼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游了几千年了。古人对于鲤鱼崇拜的原因,不外乎三点:
1、颜值高、味道好,受到人们喜爱;
2、宗教的神化和统治阶级的推崇;
3、文学艺术的渲染,很多文学作品帮助了“鲤鱼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