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茶的历史少说也有数千年,那么,古人的喝茶方式与我们如今的喝茶方式是一样的吗,想必是不同的吧。然而这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跟我们现在所想的“喝茶”有点不同。就如同之前所说的那样,人们的饮茶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习俗的发展而进一步演变的。
1、“煎饮法”
一开始的原始社会,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还处于食不果腹的时代,怎么都不可能出现“喝茶”这种方式的饮料。这个时候人们采摘茶叶是为了当饭吃,在吃的过程中发现了药用价值,于是“煎饮法”就出现了。
2、“羹饮法”
在先秦至两汉时期,经过发展之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于是茶叶从药用开始像“饮料”转变。不过,还是因为茶叶量少的缘故,所以“喝茶”只出现于王公贵族之间。这个时候,因制茶技术的限制,人们“饮茶”的方式主要就是“羹饮法”,也就是直接煮着喝。
3、“冲饮法”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冲饮法”。此法就是将茶叶制成茶团,喝的时候再将茶团捣碎后用开水冲饮。此法在三国时期张辑《广雅》中有明确的记载,将茶叶采摘之后制成茶团储存,喝的时候在捣碎用沸水冲饮。
当然了,饮茶文化发展到今日,虽然我们同样采用的是“冲饮法”,但跟以前的“捣碎”冲饮不一样,我们现在喝茶基本上都是“全叶”冲饮。
文化是人赋予的一种意义或是形式美学,世间万物,在低等级动物眼中都难以产生意义感,只有人类的智慧,能够理解并去创造一些独特的理解与形式,而茶文化在所有生活形式美学中,是抽取美学意义最多的。文化是伴随无聊而产生的,无聊的时候,喝喝茶,就开展想像——怎么喝才更有感觉,更有逼格,更能放松,更受教益,
于是,原来就来单纯的一饮而尽,就被不断增加上去种种的讲究:茶道、茶艺、香道、花道、茶服、茶点,延展开来,就无边无际了如果说讲到茶文化的意义,展开来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讲茶史、茶类、茶制作、茶饮用等,第一类都可以讲一天,这里我不想这样理去理解。我想抽取掉这些繁琐的增加项,剥离出最核心的部分——人之所以喝茶,可以分为刚需与非刚需,刚需是主动产生了保健意识,为了有一个好的身体而坚持天天喝茶;但另外一种非刚需的部分,则是喝茶的讲究,既茶文化,文化则是闲来无事,吃了撑的形而上的事情,是精神上的追求,